
(1).著作;典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括 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新唐书·方技传·王远知》:“ 远知 少警敏,多通书传,事 陶弘景 ,传其术,为道士。”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成岫 ,字 云友 , 钱塘 人,略涉书传。手谈齿句,鬭茗弹丝,并皆精妙。”
(2).有关《尚书》经义的传述解释。如 明 刘三吾 等撰有《书传会选》、 胡广 等撰有《书传大全》。
谓以文字书札传述;传递书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王稽 遂与 范雎 入 咸阳 。已报使,因言曰:‘ 魏 有 张禄 先生,天下辩士也。曰“ 秦王 之国危於累卵,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臣故载来。’” 唐 杜荀鹤 《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诗:“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鹤书传海畔洲。”
“书传”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传递书信或文字记录
指通过书面形式(如书信、文书)传递信息。例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提到“不可以书传也”,强调某些信息不宜书面传递。
泛指著作与典籍
指代书籍、文献或经典著作。如《后汉书·班超传》中“涉猎书传”,意为广泛阅读各类典籍。
如需进一步考据,可查阅《汉典》《史记》等文献来源。
《书传》是一个词语,指的是一本书籍的传承或流传。它可以指代文化、知识或思想的传播和延续。
《书传》的拆分部首为“【熙】”和“【刀】”,其中“熙”为首部,表示与文字书写相关的意思;“刀”为尾部,表示刀削或切割的意思。
根据部首和笔画,可以得知《书传》共有7个笔画。
《书传》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汉字书法中,用来描述书籍传承的意义。它往往用于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相互赠书,寄托着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意愿。
《书传》的繁体字为「書傳」。
在古代汉字中,《书传》常常以「書傳」的形式出现,其中的「書」字有时会使用「冊」的古字形。这种写法更加强调古代书籍的历史价值和传承意义。
以下是两个使用《书传》的例句:
1. 这本书是我爷爷留给我的,代表了我们家族的知识传承和《书传》。
2. 他想要建立一个包括各个领域的学术团队,以促进文化《书传》。
与《书传》相关的组词有:传承、流传、文化、知识、思想。
与《书传》意思相近的词汇有:书系、书谱、书流、书术。
与《书传》意思相反的词汇有:断绝、失传、中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