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明的意思、诚明的详细解释
诚明的解释
至诚之心和完美的德性。语出《礼记·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郑玄 注:“由至诚而有明德,是圣人之性者也。” 唐 李翱 《复性书上》:“不知者谓夫子之徒不足以穷性命之道,信之者皆是也。有问於我,我以吾之所知而传焉,遂书於书,以开诚明之源。” 宋 邵雍 《诚明吟》:“ 孔子 生知非假习, 孟軻 先觉亦须脩;诚明本属吾家事,自是今人好外求。” 明 邵璨 《香囊记·庆寿》:“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
词语分解
- 诚的解释 诚 (誠) é 真心:诚恳。诚朴。诚实。诚挚。忠诚。心悦诚服。 实在,的确:诚然。诚有此事。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明的解释 明 í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清
网络扩展解释
“诚明”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源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诚明”由“诚”与“明”二字组成:
- 诚:指至诚之心,即真实无妄、纯粹专一的精神状态。
- 明:指明德或智慧,即对道德真理的透彻领悟与践行能力。
二者结合,表示通过至诚达到明德境界,或通过明德实现至诚的互动关系。
二、哲学内涵
-
天人合一的核心
《中庸》提出“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即:
- “自诚明”:圣人生而知之,由内在的至诚自然通达明德(天性使然)。
- “自明诚”:普通人通过学习修养,由明德回归至诚(教化之功)。
-
道德修养的双向路径
郑玄注解说:“由至诚而有明德,是圣人之性”,强调诚与明互为因果,既是理想人格的体现,也是道德实践的方法。
三、现代应用
- 姓名寓意:当代常将“诚明”用于人名,寓意诚实正直、睿智通达,体现对传统美德的传承。
- 教育理念:部分学校以“诚明”为校训,倡导“以诚立德,以明求知”的育人思想。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诚明》这个词是指真诚和明亮。下面是关于它的一些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诚明》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讠 (yan2) 和 日 (ri4),共有9个笔画。
来源:《诚明》这个词的来源较为模糊,但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心地纯真,还有一个光明正大的外表。
繁体:繁体字《诚明》的写法为「誠明」。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中国,「诚明」的写法与现代写法不同。不过,它的基本意义依然类似。
例句:他的言行总是充满着诚明的品质。
组词:以「诚明」为中心的其他词语有「真诚」、「明亮」等。
近义词:「真挚」和「忠诚」可以作为「诚明」的近义词,它们都表示诚实、真诚和可信赖的意思。
反义词:与「诚明」相对的反义词是「虚伪」和「暗淡」,它们与诚实、明亮形成对比。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挨冻受饿傍白秉刍长统察听呆致致吊皮都丽樊橑范仲淹发用浮沤扶梯负兹卦候关鼓孤愁鬼扇过迷古谚航路黄鳝胡尝胡画肩摩毂接绞刑接会敬事巾帼须眉禁侍锦素疾殃军前军刑蜡查脸孔灵母路迳毛毛腾腾麪筋鸟尽弓藏逆备狃胜蚍蜉撼大树破伐邱区契需柔煦撒呓挣伤逝少人声价百倍诗归树创素餐蜩蝒体躯向后香口骁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