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正诚信。《三国志·魏志·崔琰传》:“时未立太子, 临菑侯 植 有才而爱。 太祖 狐疑,以函令密访於外。唯 琰 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 琰 以死守之。’ 植 , 琰 之兄女婿也。 太祖 贵其公亮,喟然嘆息,迁中尉。”
"公亮"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作形容词和名词,其核心含义与公正、光明磊落相关。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详细解释:
公正坦荡
形容人品性正直无私,光明磊落。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356页。
例:《后汉书·苏章传》:"章公亮直正,不避豪强。"
明亮通透(古义引申)
原指光线明亮,后引申为人心地光明。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89页。
"亮,明也","公"表公开,"公亮"即光明无私之态。
"公"取"公正无私"义(《说文解字》:"公,平分也");
"亮"取"光明坦荡"义(《尔雅·释诂》:"亮,信也")。
二者复合后强化道德层面的正直属性。
来源:《古代汉语词汇学》,王力著,中华书局,1993年,第214页。
多用于史书褒扬官员清廉刚直,如《宋史》称包拯"性峭直,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故人谓其公亮"。
作为名字寄托"正直磊落"的期望,如南宋名臣陈公亮、当代学者李公亮等。
来源:《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龢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年。
"公亮"未单列词条,但"公"释义含"公正","亮"含"光明",符合复合词逻辑。
明确标注"公亮"为"公正诚信"义,引《三国志·魏志·崔琰传》:"琰忠清公亮。"
古籍例证(楷体展示):
《资治通鉴·唐纪》:"(狄仁杰)公亮之节,终始无亏。"
“公亮”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言行正直光明。以下是详细解释:
“公亮”由“公”和“亮”两字组成,意为公正诚信、光明磊落。其中: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崔琰传》,记载曹操因崔琰在立嗣问题上直言不讳,称赞其“公亮”并升迁官职。后世多用于褒扬人物品德,例如北宋名臣曾公亮因清廉正直得名,其事迹被引用为典型。
“公亮”作为形容词短语,强调道德层面的正直与光明,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其核心内涵是无私、诚信、坦荡,适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
按察奥府懊憹曲百废具举饱眼屏营避妖圈逋耗産量晨步赤十字会攒盒放税麸桃改政移风干湿度地带性勾染官烛龟孽归妻裹糇鸿议魂髓酱清轿杠角角燋铜矜爽金玉之言吉人镌切俊悟口溜子两旁利刃丽色麻林盲目乐观门宇命家那会儿跑光齐东野语奇门钑花三庙生禄审交寿木收靥双线行水盖司寝松院讨愧通晚完美无缺猬起鷄连枭恶席丰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