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鲂鱼的意思、鲂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鲂鱼的解释

鳊鱼的古称。《诗·周南·汝坟》:“魴鱼赬尾,王室如燬。” 唐 杜甫 《观打鱼歌》:“魴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分茶酒店》:“春鱼魴鱼,石首油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四·鲂鱼》:“魴鱼处处有之, 汉 沔 尤多。小头缩项,穹脊阔腹,扁身细鳞,其色青白,腹内有肪,味最腴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鲂鱼是鲤科鲂属的一种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河流及湖泊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形态特征

鲂鱼体高而侧扁,呈菱形,头后背部隆起,头小且口端位,上下颌等长并覆盖坚硬角质层。其背鳍具光滑硬刺,长度显著大于头长;腹棱自腹鳍基部延伸至肛门,尾鳍深分叉,下叶稍长。体色以青灰色为主,侧面带浅绿色泽,腹部银白,鳞片后部颜色较深。

二、分布与习性

  1. 栖息环境:鲂鱼属中下层鱼类,偏好底质为淤泥或石砾的敞水区,冬季常群集于深水石隙越冬。
  2. 食性:幼鱼以浮游动物为主,成鱼转为杂食性,主食水生植物(如轮叶黑藻)及软体动物,偶食昆虫和小鱼。
  3. 繁殖:3冬龄性成熟,5-6月产卵,产卵场需有显著水流。

三、文化释义

鲂鱼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如《诗经·周南·汝坟》中“鲂鱼赪尾”以鱼尾赤红喻示劳苦。其古称“鳊鱼”,现代多指鲤科的三角鲂、团头鲂等,武昌鱼(团头鲂)即为其著名代表。

四、与其他鱼类的区别

鲂鱼易与鳊鱼、团头鲂混淆,主要差异在于:

五、经济价值

鲂鱼肉质鲜美,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常用于人工养殖。例如,广东曾向北江投放鲂鱼苗以丰富水域资源。

如需进一步了解分类细节或古文献记载,可参考《诗经》及鱼类学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鲂鱼

《鲂鱼》是一个汉字词语,音读为fáng yú,意思是指一种大型食用鱼。它在拆分部首和笔画上可以分为“鱼”和“方”,其中“鱼”是指鱼类这个部首,而“方”则是指由四根线条构成的笔画。

汉字“鲂鱼”的来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最早见于《诗经·邶风·击鼓》:“朝鲂食于菑,暮鱼食于湄。”这表示人们早上吃鲂鱼,晚上吃河里的鱼。在传承中,这个词逐渐演变为一种特指大型食用鱼的意思。

“鲂鱼”的繁体写法为“魴魚”,采用了台湾与香港的繁体字形。

古时候,“鲂鱼”的汉字写法有所变化。在古籍《说文解字》中,称为“魴魚”,字形与繁体写法相同。而在《康熙字典》中,则称为“鲂”,字形删除了“鱼”部分的右上角线条。

例句:

1. 他去市场买了一条新鲂鱼。

2. 据说这家饭店的烤鲂鱼非常美味。

组词:鲂鱼叉、鲂鱼饺、鲂鱼宴、鲂鱼汤、鲂鱼片。

近义词:巨鲸、大鱼、大泽鱼。

反义词:小鱼、短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