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牢固。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器以便事为善,以胶固为上。”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而天下所以不能倾动,百姓所以不易心者,徒以诸侯强大,盘石胶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越旬日而巢成矣……杂木枯枝,纵横重叠,不知何以得胶固无恙?”
(2).巩固团结。《后汉书·郑太传》:“以胶固之众,当解合之埶,犹以烈风扫彼枯叶。” 晋 陆机 《五等论》:“为上无苟且之心,群下知胶固之义。”《周书·崔猷传》:“则表里胶固,人心易安。” 邹鲁 《中国同盟会》:“国之藉以胶固者,其力常在於民,主治者其末矣。”
(3).固陋;固执。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寧臣胶固,所宜膺荷。” 宋 苏轼 《再上皇帝书》:“自非见利忘义居之不疑者,孰肯终始胶固不自湔洗。”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大道冥冥,固非一知半解者所能妄测,若必以胶固之见解之,谬矣。”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文学革命之回顾》:“前卫者的一群如 周作人 、 刘半农 、 钱玄同 辈,却胶固在他们的小资产阶级的趣味里。”
(4).互结不解。指某种集团。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伏以国家设文学之科,求贞正之士,所宜行敦风俗,义本君亲,然后申於朝廷,必为国器。岂可怀赏拔之私惠,忘教化之根源,自谓门生,遂成胶固。”
(5).指密相勾结。《旧唐书·德宗纪上》:“丁丑, 李希烈 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 建兴王 ,与 朱滔 等四盗胶固为逆。”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嗟乎! 世祖 设是官,本以防权姦胶固、党与盘结之患,使之有所防范,击刺以正国势。”
“胶固”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牢固
指物体或结构坚固、不易动摇。例如《潜夫论·务本》提到“器以便事为善,以胶固为上”,强调器物以牢固为上等品质。
巩固团结
用于描述群体间的紧密联合。如《后汉书·郑太传》中“以胶固之众,当解合之埶”,形容团结的群体能抵御外部冲击。
固陋;固执
指思想保守或性格执拗。南朝江淹在《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中以“寧臣胶固”表达谦逊,暗含对自身固执的反思。
互结不解的集团或密相勾结
含贬义,指利益集团或暗中勾结的行为。《资治通鉴》提到“河北诸将……同词请雪承宗”,暗示胶固的集团关系。
现代引申义
在当代语境中,可形容紧密协作的团队,如“团队成员胶固一心,攻克难关”。
该词既可表达物理坚固、团结积极,也可含固执、勾结等负面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更多例证可参考《潜夫论》《后汉书》等古籍文献。
胶固是一个表示“固定住、牢固连接”的词语。拆分部首分别是⺼和固,共有11画。这个词语来源于古代的文字,是由胶和固两个字组合而成的。
在繁体字中,胶固的写法保持不变。胶固在古时候的写法稍有不同,胶字在古代的写法是「膠」,固字的古代写法是「堌」。
以下是一些关于胶固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与胶固相关的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