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讫录”。谓天命已终。亦指已终止的天命。 明 李东阳 《丁氏半山亭铭》:“金卯讫籙,旋为典午,河山犹在,俛仰千古。” 章炳麟 《魏武帝颂》:“所以承炎 刘 之讫録,尸中原之魁柄。”
"讫箓"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词汇,现代权威词典中未见明确收录。根据汉字构词法和相关文献线索,可尝试从单字释义和组合逻辑进行如下分析:
一、单字释义
二、组合释义推测
结合单字义项,“讫箓”可能指:
三、学术争议说明
该词未见于《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权威辞书,其确切含义需结合具体古籍上下文判定。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是“计箓”(统计文书)或“契箓”(契约簿)的讹写。
四、使用场景建议
若需引用该词,建议优先查证原始文献(如敦煌文书、道藏典籍),并标注“据某文献考释”。现代汉语中推荐使用“归档名册”“符册终录”等替代表述以保严谨。
注:因权威辞书未收录“讫箓”,本文释义基于汉字学理据及古籍用字惯例推演,仅供参考。
“讫箓”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讫箓”读作qì lù(),由“讫”和“箓”二字组成:
二、详细释义
该词有两种核心含义:
三、使用场景
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文评论,例如章炳麟在《魏武帝颂》中用“讫録”描述继承汉室天命。现代使用较少,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四、相关拓展
“讫”在文言文中单独使用时,还可表示“始终”“到……为止”等含义,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饭讫而去”。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及李东阳、章炳麟的原文(来源:、2、3、4、5)。
宝护包销便媚碧纱橱采沐草靡骋续陈师臣位出生地打酱油煅炼罚蔽泛泛之人访求发市風戒夫头革包公莫舞诡产贿通解学津达敬授民时龃龊郡博峻格两唐贸贸马桩没皮柴内宠女好樯竿千年敲碁戚宠青炜囚饮弱点如坐针毡删割上封绳伎声冤世事洞明吮痈笋虡腾步僮夫外来炜如无寐无所不可无妄忧宪断箫勺遐泝霞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