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公曹的意思、公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公曹的解释

封建衙门中的差吏。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那里面又没官僚,又没王条,又没公曹,又没囚牢。”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公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公曹(拼音:gōng cáo)指封建衙门中的差吏,即古代官府中负责执行公务的低级官吏。该词由“公”和“曹”两个上下结构的汉字组成,其中“公”表公共、官方,“曹”在古代指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

二、详细释义

  1. 本义
    最初指官员或官署中的办事人员,后逐渐演变为对衙门差吏的统称。例如元代杂剧《东堂老》中提到的“没公曹”,即形容没有官府差役的环境。

  2. 引申义
    在成语或文学语境中,“公曹”可暗喻官场腐败现象,形容官员之间勾结行恶。例如《诗经·小雅·公曹》中已有相关记载,成为后世讨论权力滥用的典故。

三、使用场景

四、例句参考

  1. 元杂剧《东堂老》:“那里面又没官僚,又没王条,又没公曹,又没囚牢。”
  2. 现代仿古文:“不佞仿效曹雪芹,戏改《红楼梦》开篇诗,作为本书开头。”

五、补充说明

“公曹”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其演变或具体案例,可参考《诗经》相关篇章或元代戏曲文本。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公曹

公曹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公”和“曹”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公曹”这个词的部首是“曰”,读音为“yuē”(声调为第三声)。其中,“公”的拆分部首是“十”;“曹”的拆分部首是“曰”。笔画数分别为“4”和“11”。

来源与意义

“公曹”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最早见于《尚书·公曹》。在古代,公曹是指政府机构中负责文书、文件和档案管理的部门,负责文案的起草、归档和保存等工作。

由于公曹的职责非常重要,因此在后来的使用中,公曹逐渐转变为对官署、机关的总称,用以指代政府或官府的各个部门。

繁体字

“公曹”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公曹」。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公曹的写法可能会有不同的变体形式。例如,公曹的旧式字体写作「公草」,其中的“曹”字前部分由“艹”代替。

例句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使用公曹这个词语进行构造句。例如:

政府的公曹管理着国家机密文件的存档和保密工作。

组词

公曹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的词语,例如:

公曹科:指政府机关中负责科研和技术管理的部门。

公曹人员:指在公曹工作的人员。

近义词与反义词

公曹的近义词是公庄、公职、官曹;反义词则可以是民间、民间组织、非政府部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