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箨粉的意思、箨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箨粉的解释

竹笋皮上的粉末。 元 贡师泰 《题李则平宪副所藏息斋竹》诗:“籜粉已翻鳞甲紫,墨花还染羽毛苍。”参见“ 节粉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箨粉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意象的复合词,由“箨”与“粉”二字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箨”指竹类植物主干上脱落的皮壳,即竹箨(竹笋外层包裹的硬壳);“粉”在此特指竹箨表面附着的白色粉末状物质。该词常见于古代诗文,如唐代诗人李贺《昌谷诗》中“箨粉解春箨”一句,即描绘竹箨在春季自然裂解时粉末飘散的景象。

从植物学角度分析,箨粉的形成与竹类生长特性相关。竹箨在竹笋发育过程中起保护作用,成熟后逐渐干枯脱落,其表皮细胞角质化形成的白霜状物质即为“箨粉”。这种自然现象被文人赋予诗意,常借喻时光流逝或生命蜕变的哲思,如宋代林景熙《蜃说》中以“箨粉飘香”暗喻季节更迭。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2. 中华书局《全唐诗》李贺卷
  3. 上海古籍出版社《霁山集》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箨粉”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
“箨粉”指竹笋皮(即“箨”)表面附着的白色或淡黄色粉末状物质。这一现象多见于竹笋生长过程中,笋壳自然脱落后残留的粉状物。

拼音与结构

引证与文学用例
元代诗人贡师泰在《题李则平宪副所藏息斋竹》一诗中提到:“籜粉已翻鳞甲紫,墨花还染羽毛苍。”。此处通过“箨粉”描绘竹笋皮粉末与竹叶色彩交织的自然景象,体现其文学意象。

扩展说明
该词属于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文化语境中。其近义词或相关表述可参考“节粉”(竹节上的粉末)。

别人正在浏览...

按舞白鯈班师得胜宝饵别次拨兑重建储主从而大有径庭點覷敌方定害锭子油丢丁动作端肃对案分题高楼槁书各肉儿各疼观美灌木丛观试含宫咀征淮甸黄灵鱼溷冒呼雉呵卢儌讦假贳杰魁觉场开扶喇叭花纍卵两节棍鳞彩蠡园马烽马金囊名工鸟文碰硬遒整曲贷善游者溺闪榆食跖蜀锦吴绫殊伟溯端竟委肃膺坦克兵土卵忘飡微杀乌榜衔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