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笋皮上的粉末。 元 贡师泰 《题李则平宪副所藏息斋竹》诗:“籜粉已翻鳞甲紫,墨花还染羽毛苍。”参见“ 节粉 ”。
“箨粉”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
“箨粉”指竹笋皮(即“箨”)表面附着的白色或淡黄色粉末状物质。这一现象多见于竹笋生长过程中,笋壳自然脱落后残留的粉状物。
拼音与结构
引证与文学用例
元代诗人贡师泰在《题李则平宪副所藏息斋竹》一诗中提到:“籜粉已翻鳞甲紫,墨花还染羽毛苍。”。此处通过“箨粉”描绘竹笋皮粉末与竹叶色彩交织的自然景象,体现其文学意象。
扩展说明
该词属于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文化语境中。其近义词或相关表述可参考“节粉”(竹节上的粉末)。
箨粉,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拆分部首为竹、米,笔画数分别为6画、5画。
箨粉来源于潮汕菜系,是广东省汕头地区的一道传统名菜。箨指竹筒,粉则是米粉的意思。它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制作方法,即将米浆倒入竹筒中蒸熟后切成粉状。
箨粉的繁体字为「箨粉」,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差异。
古时候,箨粉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但由于缺乏相关文献资料,无法确切确定古代汉字的写法。
1. 汕头的箨粉非常有特色,你一定要尝一尝。
2. 我在广州吃到了正宗的箨粉,味道真是太好了。
箨粉的相关词汇包括:米粉、竹筒、潮汕菜、广东菜。
与箨粉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竹筒饭、竹筒饼、箨粿、米筒。
与箨粉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有:面食、馒头、米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