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食卓的意思、食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食卓的解释

见“ 食桌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食卓(shí zhuō)是现代汉语中的名词,专指用于摆放食物、供人用餐的家具,即“餐桌”。该词源自日语“食卓”(しょくたく),20世纪初随中日文化交流传入汉语,现主要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中,日常口语中更常用“餐桌”。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层:

一、基本释义与使用场景

指家庭、餐厅等场所中专门用于就餐的家具,多为长方形或圆形,配套座椅使用。例如:“全家围坐在食卓旁共进晚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172页。

二、词源与语义演变

“食卓”属日语借词(和制汉语),由“食”(进食)与“卓”(高而平的桌子)组合而成。古汉语中“卓”可单指桌子(如《世说新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帝问其故,对曰:‘臣畏风如牛见月。’”),但未固定成“食卓”一词。现代汉语吸收该词后,语义聚焦于餐饮场景,区别于书桌、办公桌等。

来源:刘正埮《汉语外来词词典》(1984年)第321页。

三、与近义词的辨析

  1. 餐桌:更口语化,使用频率更高,如“餐桌礼仪”。
  2. 饭桌:强调日常家庭用餐场景,带生活化色彩,如“饭桌谈话”。
  3. 筵席:指宴饮时的整套坐具与酒肴,侧重宴请场合,如“摆设筵席”。

    来源: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第1180页。

四、现代使用建议

在规范性文本中,“餐桌”为首选用词;“食卓”多出现于文学描写、日式文化相关语境或特定品牌名称中(如家具品牌“北欧食卓”),需根据受众选择。

来源: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现代汉语常用词表》(2008年)第245条。

网络扩展解释

“食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食卓”由“食”和“卓”组成,字面意为“饭桌”,也可引申指代丰盛的饭菜场景。其发音存在两种常见读法:shí zhuō和shí zhuó,但多数权威来源更倾向于前者。

二、详细释义

  1. 本义
    指实际摆放食物的桌子,即“饭桌”。例如古代文献中提到的“食卓”常与宴饮场景相关。
  2. 引申义
    形容餐桌上食物丰盛、气氛热闹的情景,如《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中用以渲染饮食文化的繁荣。

三、使用场景

四、其他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用例或发音差异,可参考、2、3、8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黯淡滩卬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扳陟报喏蹦高弁韩逼强不足多晨省戳瘪脚棣友短评掇臀捧屁放饭流歠翻山越岭犯尾肥润鬼泣神嚎股长寒丘黄陵画丘回谿燋然济难齑盐自守鞫断槺梁柯榄浏湸隆准公旅进凝涸爬灰瞥面纰罽峭阤倾企亲疎穷猿失木乳腺桑藓社木砦诗法食性瘦骨如柴税介疏冷述容鼠樝送走童话望风捕影忘形之交五放家相轻仙人縚喜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