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肱之臣的意思、股肱之臣的详细解释
股肱之臣的解释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词语分解
- 股肱的解释 ∶大腿和胳膊。均为躯体的重要部分。引申为辅佐君主的大臣。又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君之卿佐,是谓股肱;股肱或亏,何痛如之!;;《左传;昭公九年》 又如:股肱之臣 ∶辅佐,捍卫昔周公大公股肱 周室,夹辅
- 臣的解释 臣 é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臣子。臣服。君臣。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古人谦称自己。 古代指男 * 隶:臣仆。臣虏。 君 笔画数:; 部首:臣;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股肱之臣
“股肱之臣”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成语,专指辅佐君主或领袖、承担国家或组织核心重任的栋梁之臣。其含义可从字源、引申义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
字源解析
-
引申义与典籍用例
“股肱”的比喻义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强调臣子对君主的不可或缺性:
- 《尚书·说命》:“股肱惟人,良臣惟圣。” 意指君主如身体,良臣如四肢,二者相辅相成方能成事。
- 《史记·太史公自序》:“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 司马迁以此赞誉张良、萧何等开国重臣的忠诚与功绩。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载周公语:“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以“股肱”定义周公、姜尚在周王朝中的支柱地位。
-
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明确“股肱”喻指“帝王左右辅助得力的臣子”,并引《汉书·苏武传》例证:“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强调其在团队中的核心作用。
“股肱之臣”不仅形容臣子位高权重,更突出其如肢体支撑躯干般的关键性、忠诚性与不可替代性,是维系政权或组织运转的中坚力量。其权威性源于古代经典与历代正史记载,成为中华文化中评价重臣的最高赞誉之一。
参考来源: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 《尚书·说命下》(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华书局点校本)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股肱之臣”的详细解释如下:
1.读音与字义
- 正确读音:gǔ gōng(音同“古工”)。常被误读为“gǔ hóng”,需特别注意“肱”的发音。
- 原意:“股”指大腿,“肱”指上臂(从肘到肩的部分),两者均为人体重要部位,象征支撑与力量。
2.词义解析
- 比喻义: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的助手与亲信,如同人体的股肱般不可或缺。例如历史中的萧何、张良、诸葛亮等均被视为股肱之臣。
3.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 语法功能:作宾语或定语,多用于正式语境,形容重要辅佐者。
4.近义词与扩展
- 近义词:耳目心腹、股肱心膂。
- 文化内涵:体现古代对君臣关系的重视,强调辅臣对统治者的关键作用。
“股肱之臣”以身体部位为喻,凸显辅佐者的重要性,读音需注意避免混淆。其用法多见于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强调忠诚与能力兼备的角色。
别人正在浏览...
摆式版筑饭牛贲华不休菜子仓兕常寂光土沉着痛快稠木牀垂打野鸡钓渭第一官顿亏飞申耕斸公綦狗虱鬼工翰林和穆弘惝黄粱梦黄庭教花托呼和浩特胡旋舞匠世湔雪金刚努目进候进账机素亏法狼窜佅僸民财瞑目暖殿胚浑贫乞呛呛切肺切中要害取死肉燎三田时律寿身逃离田更天则偷人头陀行违兵窝留舞扇咸洛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