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后彫 ”。
“后凋”是一个源自《论语》的成语,本义指松柏在寒冬中最后凋零,后多用于比喻人在逆境中坚守节操或事物历经考验后的坚韧品质。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意义
出自《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为寒冬时节,其他草木凋零后,松柏仍保持苍翠,最后才凋谢。
比喻义
比喻君子在困境中保持高尚品格,或事物历经考验后仍能坚持本质。如《汉书》用“后凋之赏”赞扬傅喜的守节不阿。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或学术讨论,可参考《论语》原文及汉典释义。
后凋是一个汉字词语,表达了花谢之后的凋落和衰败的意思。
后凋由“夂”和“叕”两个部首组成,共有9个笔画。
《后凋》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楚辞·离骚》这首古文诗中。在该诗中,作者屈原运用此词描绘了人生无常和繁华易逝的意境。
后凋的繁体字是「後凋」。
在古代,后凋的写法稍有变化,使用的是“後萧”这个字形。
1. 秋花散尽,一片狼藉的草坪上洒满了凋落的花瓣。
2. 匆匆过往的岁月,如同花开花落,终将成为后凋的记忆。
后凋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各种词组,如:
1. 后凋不堪:形容事物经历衰败后的状况,引申为生活无望或不值得的状态。
2. 后凋残月:指接近月末时的残缺月亮,用来比喻末尾的景象或即将结束的事物。
3. 后凋之年:指人年纪老去的时期,人生走向衰退的阶段。
近义词:到了终结、花谢了、日暮途穷
反义词:前盛、辉煌、興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