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由内乱外患所造成的灾难。亦指蒙受敌人侵犯之难。《荀子·天论》:“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6*乱,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昔 献帝 东迁,逼以寇难。”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其后竟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今 瀛 地震之所摧败,与 郑 之火灾, 卫 之寇难无异。”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寇难汉语 快速查询。
“寇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指由内乱外患引发的灾难,或特指遭受外敌入侵带来的祸患。例如《荀子·天论》提到“寇难并至”时,强调社会失序会招致内外灾难。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书面语,描述国家、地区遭受的复合型灾难,如战争与内乱交织的情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荀子·天论》《水经注》等古籍原文。
《寇难》是一个汉字词汇,指的是战乱或动乱时期由于外敌入侵或内乱引起的苦难和困厄。
《寇难》由部首宀(mian)和寸(cun)组成,并且包含了总共13个笔画。
《寇难》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繁体字中,寇被写作「寇」,难被写作「難」。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寇难的写法略有不同。寇的古字形为「寇」,表示侵犯、抢夺;难的古字形为「難」,表示困难、痛苦。
1. 这个国家曾经经历过多次寇难,但最终战胜了困难,实现了独立。
2. 他们为了逃避寇难,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流亡。
组词:寇盗、难题、困难重重
近义词:灾难、苦难、折磨
反义词:安宁、顺遂、幸福
挨擦暗黝黝拔类超群便养表相常科创谋楚山巫水低仰遁民二车风中灯焚削负摙勾栏果验禾束荒歉呼不给吸火耕水种槚茶缄脣界面结心空劣离隔灵爽露房铆钉梅花约模宪目动言肆内兄胚腪漂激戕虐青梧琼篱起蛰睿达如醉如梦森列筛箩少旧射声试酌受纪损人谭论腾霄天郄头重脚轻颓墙威断危身吴刚无机无俚五言试帖乡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