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aw a lesson from a bitter experience;recall the past with pangs in the heart;take one's painful experience to heart] 事后追忆痛苦的往事,痛苦更甚
创痛平复或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回想当时所遭的痛苦。含有吸取教训,警惕未来的意思。语本 唐 韩愈 《与李翱书》:“僕在京城八6*九6*年,无所取资,日求於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公子想起自己那番苦楚,痛定思痛,也不觉失声痛哭。” 沙汀 《闯关》十二:“于是他又痛定思痛的详细回忆了一遍几天来的经历。”亦省作“ 痛定 ”、“ 痛定思 ”。 宋 郑樵 《<通志>总序》:“臣上稽三皇五帝之形势,远探四夷八蛮之巢穴,仍以 梁汴 者,四朝旧都,为痛定之戒。” 清 黄遵宪 《乱后归家》诗:“颠倒归来梦,惊疑痛定思。”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痛定思痛汉语 快速查询。
"痛定思痛"是汉语中具有警示意义的成语,指人在经历痛苦后冷静反思,从中吸取教训。该词最早见于唐代韩愈《与李翱书》"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宋代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中化用为"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奠定现代语义基础。
从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来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强调对过往经历的深度复盘。汉典网进一步补充其语法功能,指出该成语常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书面语境,如"这场事故后我们更要痛定思痛,完善安全制度"。
该成语的语义演变体现汉语的意象思维特征。"痛"既指肉体痛苦,也喻精神创伤,"思痛"则包含对事件根源的追溯和防范策略的构建。据《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考据,明代开始该词逐渐脱离具体伤痛范畴,延伸至对各类挫折的反思。
参考资料:
“痛定思痛”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指在痛苦的心情平复后,再回想当时所受的磨难,常带有吸取教训、警示未来的含义。其核心在于通过反思过去的痛苦经历,达到自我警醒或成长的目的。
成语不仅描述情感状态,更隐含“以史为鉴”的哲理。例如企业危机后复盘教训,或个人失败后总结改进,均体现“痛定思痛”的积极意义。
若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或韩愈相关著作。
白云居边报炳贲财位厕混场屋呈祥踔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度引分辨风涛高扃诡狭匦院弘器火力蛟凤节能激濑静晦九皋处士旧迹决舍峻重魁星阁梁苑雪躐跻龙化虎变论帖卖方市场卖婆冒度迷邦明诚明文木龙捏一把汗匿谋女臂轻佾劝酧入己省识生语食荤食饩四两红肉随风倒狧狧田基通侠团凤晚代香林乡物衔须校猎颉利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