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决定。《新唐书·房玄龄传》:“﹝ 房玄龄 ﹞乃引 杜如晦 协判大计。”
“协判”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xié pàn,其核心含义为共同决定。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构成
历史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新唐书·房玄龄传》:“(房玄龄)乃引杜如晦协判大计。”
描述房玄龄与杜如晦共同制定国家大计,体现古代官员协作决策的场景。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指代多方参与的联合决策过程。
如需进一步了解《新唐书》中的具体案例,可查阅相关古籍或权威历史资料。
《协判》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协同判断或合作评判。它可以用来形容多人一起对一个问题或事件进行评判或决策。
《协判》这个词的部首是卩(简体)/⺡(繁体),总共有10画。
《协判》一词源于古代汉字,它的繁体字是「協判」。
在古时候,「協判」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古代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因此,古代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然而,总体来说,古代「協判」的写法与现代比较相似。
1. 为了提高司法公正,我们应该采取多人协判的制度。
2. 在这个小组中,我们需要协判来确定最佳解决方案。
协调、协助、协商、判定、判断
合议、共同评判、协同裁决
个判、单方裁决、独立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