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林檎的意思、林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林檎的解释

亦作“ 林禽 ”。植物名。又名花红、沙果。落叶小乔木,叶卵形或椭圆形,花淡红色。果实卵形或近球形,黄绿色带微红,是常见的水果。亦特指此种植物的果实。《宋书·谢灵运传》:“枇杷林檎,带谷映渚。”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时菓则御桃、李子、金杏、林檎之类。”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 王梵志 不知名字。 王德和 者,见林禽树有癭大如斗,破之,中得小儿。” 清 龚自珍 《隔溪梅令·即景》词:“林檎叶叶拂僧窗,闪青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林檎释义

一、基本释义

“林檎”是汉语中对蔷薇科苹果属部分小型果实的统称,特指沙果(又称“花红”)。其果实形似苹果而较小,味酸甜,常见于中国北方地区。《汉语大词典》释为:“果木名,落叶小乔木,果实球形,似苹果而小,熟时呈红色或黄色,味酸甜。”

二、词源考据

  1. 古称由来

    “林檎”一词源自魏晋时期,因果实甘香能吸引禽鸟栖食,故得名“来禽”,后演化为“林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载:“林檎,即柰之小而圆者……味甘,能来众禽,故有林禽、来禽之名。”

  2. 方言别称

    华北地区称“沙果”,西北称“文林郎果”(据传唐代有贡果名“文林郎”),《现代汉语词典》标注其俗名为“花红”或“沙果”。

三、文化与应用

  1. 文学意象

    唐宋诗词中常以林檎入诗,如白居易《题郡中荔枝诗》:“深于赤水三珠树,远胜林檎与郁李。”喻其果中佳品。

  2. 药用价值

    传统医学认为林檎“味酸甘,性平”,可止渴消食。《食疗本草》载其“主谷痢、泄精”,果实可酿酒或制蜜饯。

四、植物学特征

林檎树高4-6米,叶卵形边缘有细齿,春季开淡粉色花,果实直径3-4厘米,表面有红晕或条纹。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及东北地区,属温带特色果树。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中华书局校注本)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网络扩展解释

“林檎”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林檎”是汉语中对特定植物的称呼,在不同语境中可指代两种不同科属的植物:

  1. 北方蔷薇科苹果属植物:即花红(学名:Malus asiatica),又名沙果,果实似苹果但较小,成熟时黄绿色带微红,口感酸甜。
  2. 南方番荔枝科植物:即番荔枝(学名:Annona squamosa),果实外形独特,果肉呈白色或淡黄色,味甜。

二、植物特征


三、历史文化


四、药用与用途


五、其他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植物学典籍或权威词典(如、5、8)。

别人正在浏览...

黯寂白苍苍保圣寺薄域北狩抃儛兵衅不相违背采葛辞餐刁斗砥身砺行冬候鸟婀娜多姿藩条反听风律風雲月露富贵利达复数龚自珍管扳子故步鲑阳黄屋车画丘较辑警炼鸠脚疾雨暴风卷筒纸儁捷愧恼零挑临潼斗宝礼重莅祚龙华寺脢胎木落男巫泥土蒲松龄遣恶牵羊肉袒渠们姌嫋软溜溜三夫成市虎商棍朔飙説梅止渴逃丁踏舞铁骑儿晼晼纬度吴刀无迺消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