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衣的意思、拂衣的详细解释
拂衣的解释
(1).提起或撩起衣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 杜预 注:“拂衣,褰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难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
(2).挥动衣服。形容激动或愤激。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孔 慨然曰:‘……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 唐 谷神子 《博导志·崔玄微》:“ 醋醋 怒曰:‘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那班门客才晓得他是 崔 魏 逆党,不待曲终,拂衣散尽。”
(3).振衣而去。谓归隐。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进不能见危授命,忘身殉国;退不能辞粟 首阳 ,拂衣高谢。”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唐 王维 《送张五归山》诗:“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世态纷紜,半生尘里朱颜老;拂衣不早,看罢傀儡闹。”
词语分解
- 拂的解释 拂 ú 拭,掸去:拂拭。拂尘。 轻轻擦过:拂晓。春风拂面。微风拂煦。 甩动,抖动:拂袖而去。 违背,不顺:忠言拂耳。拂逆。 拂 ì 古同“弼”,辅助。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衣的解释 衣 ī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衣服。衣着(?)。衣冠。衣架。衣锦还(俷 )乡。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衣。糖衣。肠衣。 中医把胎盘和胎膜统称为“胞衣”。 姓。 笔画数:; 部首:衣; 笔顺编
网络扩展解释
“拂衣”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三个义项:
1.动作描述:提起或撩起衣襟
- 本义指用手提起衣襟,常见于古籍中描述动作。例如《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拂衣从之”,杜预注解释为“褰裳(撩起下裳)”,强调行动时的姿态。
2.情绪表达:挥动衣袖以示态度
- 用于表现激动、愤慨或不悦的情绪。如《后汉书》中孔融“拂衣而去”,表达对时局的不满;汉代杨恽在《报孙会宗书》中“拂衣而喜”,则通过挥动衣袖展现情绪起伏。
3.归隐象征:振衣而去,超脱世俗
- 常与隐逸文化关联,表示决然离开官场或尘世。如谢灵运《述祖德》诗“拂衣五湖里”,以及李白《侠客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均以“拂衣”传递洒脱、淡泊名利的意境。
使用场景与近义词
- 文学语境:多用于诗词、历史记载,体现古典韵味。
- 近义词:“拂袖”(表不悦)、“振衣”(表归隐),但“拂衣”兼具动作与象征双重意义。
总结来看,“拂衣”不仅是一个动作词汇,更承载了情感表达和文化隐喻,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拂衣》一词的含义是指轻轻拂过衣襟,常用来形容人物行走时的轻盈潇洒的姿态。
拆分部首:拂(手) + 衣(衣服)
笔画:《拂衣》一词总共有6画。
来源:《拂衣》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例如《诗经》中的《车笠之法兮》:“拂衣独往,于穹高无乃越乎?”表达了行走时飘逸的情景。
繁体:「拂衣」
古时候汉字写法:「拂衣」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相同。
例句:他走在路上,一丝微风拂衣而过,显得格外从容自信。
组词:摈斥、拂尘、拂去
近义词:轻盈、飘逸、自如
反义词:笨拙、沉重、拘束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