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练裙的意思、练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练裙的解释

亦作“ 练帬 ”。1.白绢下裳。亦指妇女所着白绢裙。 宋 苏轼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诗:“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鬭清妍。”

(2).《宋书·羊欣传》:“ 献之 尝夏月入县, 欣 著新绢帬昼寝, 献之 书帬数幅而去。 欣 本工书,因此弥善。”后因用作文人乘兴挥毫的典故。 唐 陆龟蒙 《怀杨台文杨鼎文二秀才》诗:“重思醉墨纵横甚,书破 羊欣 白练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练裙"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服饰类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用白色丝绢制成的裙子。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练"本义为煮丝使柔软洁白,后引申为白色熟绢;"裙"即下裳,二者组合成词后特指素雅材质的裙装。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沈约《宋书·羊欣传》,记载书法家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这一典故被后世称为"书练裙",成为文人雅士风流的象征。

从服饰形制分析,唐代颜师古注《急就篇》时指出"练者,煮缣而熟之也",说明其工艺特征需经过煮练加工,使丝织物柔软且色泽素净。宋代以后,"练裙"逐渐脱离实用范畴,多见于文学意象,如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中"练裙连棹响,玉粉扑妆红"即借其轻盈质感烘托歌舞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南史·张讥传》记载"后主尝幸钟山开善寺,召从臣坐于寺西南松林下,敕讥竖义。时索麈尾未至,后主敕取松枝,手以属讥,曰'可代麈尾'。后主又曰'此即张讥之具,岂止谢五言如练裙'",可见该词已演变为文化符号,用以指代风雅之事。现代汉语中,该词主要保留在古籍研究和文学创作领域,如钱钟书《管锥编》曾考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义流变。

网络扩展解释

“练裙”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义

“练裙”指用白绢制成的下裳,特指古代妇女穿着的白色绢裙。“练”指经过煮制后柔软洁白的丝织品,常见于汉语文人作品中,如苏轼《天竺山送桂花》提到“练裙溪女鬭清妍”,描绘了身着白裙的溪边女子清丽之态。

二、文学与历史典故

  1. 文人雅事:据《宋书·羊欣传》记载,书法家王献之曾在羊欣的白色绢裙上挥毫写字,后成为文人即兴创作的典故。唐代陆龟蒙诗句“书破羊欣白练裙”即化用此典。
  2. 诗词意象:常作为高洁、素雅的象征出现在诗词中,如宋代诗人用“练裙”衬托女性清雅气质。

三、误写引申义

在《南史·任昉传》中,“綀裙”被误写作“练裙”,衍生出“练裙子”一词,代指贫寒之人(因葛布粗衣与白绢形成反差)。苏轼诗句“哀哉练裙子”即用此引申义。

注意:

别人正在浏览...

阿郑之化百花争艳白苋襃授咇咇剥剥钵昙摩罗伽大宝不避才壮侧塞柴头怅塞嘲剧宸宇持兵尺一牍稠人广众大陆理性派达政电透房庙法向加速度丰笔丰顔戆士姑宽故侣翰飞戾天含生呵佛駡祖怀瑜鹄鼎活扑剌甲叶汲汲遑遑狂达哭临狸德林草面情墨黥貊头那罗陀南阮排日蟠辟濆淖平县骞抟清砧岐社溽景石铛势头唐突西施踏筵尾末无愆武事象棊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