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形貌上的比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拟容取心,断辞必敢。”
“拟容”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nǐ róng,其核心含义为形貌上的比拟,主要用于文学或修辞领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比兴》:“拟容取心,断辞必敢”。
现代汉语中,“拟容”使用较少,更多见于古典文学或学术讨论,例如分析诗词中的比喻手法时,可能涉及“拟容取心”的理论。
“拟容”是一个具有理论深度的词汇,既包含对事物外形的模仿,也隐含通过外形揭示内涵的修辞意图。如需进一步探究其应用,可参考《文心雕龙》相关研究。
拟容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成部首是手和心,共有6画。
拟容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庄子·德充符》:“庄子谓惠子曰:‘舍!!人泰者,其目惑也。’惠子曰:‘泰者何如?’曰:‘目不见、耳不闻、心不凡兮。’”其中,“心不凡”就是拟容的来源。
在繁体字体中,拟容的写法是擬容。
在古时候,拟容的写法并不是现代常见的样子。早期的写法是像“心”字下面有一横,上面则写着“反”字。这种写法表示人的内心反思、心绪翻转的状态。
1. 君子不拟容外物干扰自己的内心。
2. 他拟容着自己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努力克服并取得成功。
3. 拟容不能解决问题,行动才是最关键的。
组词:拟容者、拟容心绪、拟容思想。
近义词:虚容、寄容、隐容。
反义词:真容、实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