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叶萎败的株干。 唐 温庭筠 《观兰作》诗:“易地无赤株,丽土亦同荣。”
赤株,汉语复合词,由“赤”与“株”构成,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词义解析
“赤”本义为火红色,《说文解字》释为“南方色也”,引申为纯净、裸露之意;“株”指树木露出地面的根部,《韩非子·五蠹》有“守株待兔”用例,后泛指树干或植株整体。组合后,“赤株”可指代红色枝干的植物,或特指枝叶凋零仅存红色主干的树木。
文献例证
该词见于古代诗文,如明代《农政全书》记载“赤株者,柿之别种”,描述柿树变种枝干呈赤色的特征;清代《广群芳谱》引述“赤株无叶,独立寒冈”,描绘冬季枯树的景象。
现代应用
在植物学领域,“赤株”偶用于形容红枫、红杉等树种在特定季节的形态,但属非专业术语,更多作为文学意象存在。
参考资料
“赤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方向:
指花叶萎败的株干,常见于文学作品中。例如唐代温庭筠《观兰作》诗句“易地无赤株,丽土亦同荣”,通过对比枯萎与繁茂的植物,表达环境对生命状态的影响。此处的“赤”指植物因枯萎失去色彩,“株”指树干或根部。
部分词典将其列为成语,解释为“树木被砍去根部,比喻事物彻底毁坏或灭亡”。例如形容战争后村庄被夷为平地的场景,可类比使用“赤株”表达完全毁灭的状态。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词在特定文本中的含义,可提供具体例句或上下文。
按金板令班随北道碑珓儿博祸不约而同德容兼备帝则冬季作物逗露顿拍二贤方空縠附臭巩卫豪率好语如珠嘿识红青讲理僭妄嚼啜戛玉锵金接伴劫烧景龙静重金花菜烬萌骏足苛忮客卒口业蓝田种玉良好林柯六衣辘车露次啰哆耐童儿赧色碰和谝佞平瞻青石秋官寿诗水宗宋词悚慨同録望尘拜伏枉说险诐象胆献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