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鳌鱼的意思、鳌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鳌鱼的解释

亦作“鰲鱼”。鳌的俗称。《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鰲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回。” 清 李声振 《百戏竹枝词·旱船》:“无边陆海吾何惧,稳坐鼇鱼背上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鳌鱼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异生物,其形象融合了鱼、龙、龟等特征。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鳌鱼指“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后衍生为具有龙首鱼身的神兽形象。在传统文化中,鳌鱼承载着多重象征意义:

一、神话溯源与形象演变

先秦文献《列子·汤问》记载“龙伯钓鳌”,描述巨鳌背负仙山的神话,此时鳌的形象更接近巨龟。唐宋时期逐渐与鲤鱼形象融合,《太平广记》提及“鳌鱼化龙”传说,形成龙头鱼身、背负石碑的经典造型。

二、文化象征内涵

  1. 镇水祥瑞:明清《天工开物》记录鳌鱼作为建筑脊兽,取其“镇江河、避火灾”的寓意,常见于宫殿庙宇屋檐装饰。
  2. 科举象征:成语“独占鳌头”源于唐代进士及第者立于殿前鳌头石阶的礼仪,《清稗类钞》明确将此与科举夺魁相关联。
  3. 天地支柱:《淮南子·览冥训》描述女娲“断鳌足以立四极”,赋予其撑持天地的宇宙观意义。

三、民俗传承与艺术表现

在福建、广东等地的民间信仰中,鳌鱼被视为海神化身,渔民祭祀以求平安。传统年画、砖雕等艺术形式常以“鳌鱼献寿”“鳌鱼吐瑞”为主题,体现吉祥纳福的文化心理。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列子》《淮南子》
  3. 故宫博物院官网建筑装饰解析
  4.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国民俗神话汇编》

网络扩展解释

鳌鱼(áo yú)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异生物,其含义和形象在不同文献中有所演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鳌的俗称
    指神话中能负山载海的大型龟类生物,常见于传说描述,如《京本通俗小说》提到“鳌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回”。

  2. 象征巨大与力量
    常被用来比喻庞大物体或非凡力量,如“整备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


二、神话形象与传说

  1. 鲤鱼化鳌的起源
    据民间传说,金银色鲤鱼试图跃过龙门化为龙,但因偷吞龙珠未能完全化龙,最终变成龙头鱼身的鳌鱼。雄性为金鳞葫芦尾,雌性为银鳞芙蓉尾。

  2. 镇水与祥瑞象征
    鳌鱼在神话中常被视为镇水神兽,部分传说将其与龙九子之一的“螭吻”关联,寓意守护水域安宁。


三、文学与历史引用

  1. 诗词中的意象
    清代李声振《百戏竹枝词·旱船》以“稳坐鳌鱼背上看”形容旱船表演的壮观,借鳌鱼之巨展现场景宏大。

  2. 通俗小说与典故
    《封神演义》描述截教仙人乌云仙化作金须鳌鱼,被童子骑往西方极乐,暗喻脱俗超然。


四、生物学与误读

部分现代资料将鳌鱼归类为鲤科鱼类,但此说法缺乏科学依据,更多是古代文献的通俗化解读。需注意区分神话形象与真实生物。

如需进一步了解神话细节或文学典故,可参考《京本通俗小说》《封神演义》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碍上碍下笆壁百纵千随飙起逼绰刀子笔头公操神差银侈御出题道观倒过儿砥途地主制经济东溜短古取嘟念费役扶栘纲纽耿亮共産主义华辞焕奕华婉魂干楛矢之贡降本流末精度局跽空同来哲林泉计沦湑緑翘緑舌蛮手蛮脚满引茅盾孟极匿避排连蟠据平月青田鹤青牙秋成全力以赴屈厄瑞圣奴省场是勿守丞宿兵缩甲铁屋停工通风设备逶逦小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