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麋粥的意思、麋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麋粥的解释

粥。麋,通“ 糜 ”。《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是月也,养衰老,投几杖,行麋粥饮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士有疾病不能随军从兵者,吾予其医药,给其麋粥,与之同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麋粥(mí zhōu)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指稠粥或厚粥,特指米粒煮得软烂、汤汁浓稠的粥食。其释义可从字形、文献用例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麋”的本义

    “麋”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糁也”,即稠密的米粒。《释名·释饮食》进一步说明:“麋,煮米使糜烂也”,强调米粒煮至烂糊的状态。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米部》(中华书局影印本)

  2. “粥”的涵义

    “粥”古作“鬻”,《尔雅·释言》注为“淖糜”,指米与水熬煮的流质食物。“麋粥”为同义复合词,突出粥的浓稠质地。

    来源:郝懿行《尔雅义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文献用例与文化背景

  1. 礼仪与饮食

    先秦文献中,“麋粥”多与丧礼、养老相关。《礼记·问丧》载:“故哭泣无时……食麋粥”,指居丧期间以简朴饮食示哀。

    来源:《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本)

  2. 养生食俗

    《齐民要术·飧饭》记载“麋粥”制法,强调其易消化特性,为古代病患或体弱者常用膳食。

    来源:贾思勰《齐民要术》(农业出版社石声汉校释本)


三、现代定位与异体

“麋粥”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但“粥”仍为常用词。《汉语大词典》将其标注为“古语词”,并指出“麋”通“糜”(如“肉糜”),二者在“烂糊”义上同源。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12卷)


综合定义:

麋粥指古代将米粒长时间熬煮至烂糊浓稠的粥食,多用于礼仪场合或特殊饮食需求,强调其质地厚密、易于消化的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

“麋粥”是汉语词汇,拼音为mí zhōu,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面含义

  1. 基本释义
    “麋”通“糜”,意为煮至烂熟的谷物,“粥”即稀饭。因此“麋粥”指煮得浓稠的粥类食物。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常见,例如《礼记·月令》提到“行麋粥饮食”,指在仲秋时节为老人提供易消化的食物。

二、引申含义

  1. 成语化比喻
    在特定语境下,“麋粥”被引申为成语,比喻物资匮乏时期勉强维持生存的状态。例如《吴越春秋》记载勾践为病弱士兵“予其医药,给其麋粥”,体现资源短缺时仅能提供最基本的食物。

三、历史与文化背景

  1. 社会功能
    古代“麋粥”常与赈济、养老等场景关联。如《礼记》中记载官府在秋季向老人发放麋粥,反映其作为社会福利措施的功能。汉代文献中,军队亦用麋粥照料伤病士兵,突显其易消化、适合体弱者的特性。

四、语言演变

  1.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麋粥”一词已较少使用,更多作为历史词汇或文学化表达出现。其核心意象仍保留“困境中勉强度日”的象征意义,例如形容经济危机中民众的艰难生活。

“麋粥”既指具体的食物,也承载了古代社会对生存状态的隐喻,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鏊头悲角嶒嶷谄伪彻白惩御彻齐弛悬持斋把素丑羯惆惕出月嫡派督视風角风律刚中柔外革昊宫棼狗忌国信使海渎哈气禾耳火头食子奬任谏言金检斤斤进贤刻意求工理构李益疾露风鲁论迷网泥水木匠瓯窭抛售偏疼疋拜铺马圣旨乾僵青苹清帐穷年累世弱风身显名扬涉想柿叶收禁俗喧讨没脸面题评团司伪学五鼎食物状象弧象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