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存亡的意思、存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存亡的解释

[live or ***;survive or perish] 生存和死亡,存在和灭亡

关系生死存亡的战争

详细解释

(1).存在或灭亡;生存或死亡。《易·乾》:“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存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 季心 、 剧孟 耳。”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 益州 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夫盟之大体,必序危机,奬忠孝,共存亡,戮心力,祈幽灵以取鉴,指九天以为正。”《新唐书·东夷传·高丽》:“ 大德 入其国,厚餉官守,悉得其纤曲。见华人流客者,为道亲戚存亡,人人垂涕,故所至士女夹道观。” 宋 陈亮 《又乙巳春书之一》:“自棘寺归,闭门不与人交往。以妻弟之故,一出数日,便为兇徒聚数十人而欲杀之。一命存亡,仅丝髮许,而告之州县,漠然不应。” 鲁迅 《集外集拾遗·报<奇哉所谓……>》:“因为国的存亡是在政权,不在语言文字的。 美国 用英文,并非 英国 的隶属; 瑞士 用德法文,也不被两国所瓜分。”

(2).指生者和死者。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居寂寞之无为,蹈修直而执平者,道人也;尽烝尝於存亡,保髮肤以扬名者,孝人也。”《北齐书·文宣帝纪》:“故 殷州 刺史 刘丰 、故 济州 刺史 蔡儁 等并左右先帝,经赞皇基,或不幸早徂,或殞身王事,可遣使者就墓致祭,并抚问妻子,慰逮存亡。” 宋 苏轼 《与孙叔静书》之六:“旅殯无人照管,或毁坏暴露,愿公愍其不幸,因巡检至其所,特为一言於彼守令,得稍修治其殯,常戒主者保护之,以须其子之至,则恩及存亡耳。”

(3).指衰亡;灭亡。《国语·郑语》:“凡 周 存亡,不三稔矣!君若欲避其难,其速规所矣,时至而求用,恐无及也。”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二》:“当时或谓公曰:‘城旦夕且破,何空自苦乎?’公曰:‘吾誓与此贼存亡,不使诸君独死。’”

(4).引申指丧失、陷落。 唐 独孤及 《故御史中丞卢弈谥议》:“或曰:‘ 洛阳 之存亡,操兵者实任其咎,非执法吏所能抗,师败将犇去之可也。’”

(5).使濒临灭亡或已亡者得以继续存在或延续。《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脩盟,存小国也;贡献无极,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将在今矣。” 汉 王充 《论衡·恢国》:“世有死而復生之人,人必谓之神。 汉 统絶而復属, 光武 存亡,可谓优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继絶存亡,贤者之事也。 管夷吾 用,所以能继絶世存亡国焉耳。”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存亡”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cún wáng,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具体如下:

  1. 基本含义:存在与灭亡
    指事物的生存或死亡、存在或消亡状态。例如《史记》中“存亡”用于描述国家或个人的命运,诸葛亮《前出师表》中“危急存亡之秋”也强调这一核心意义。

  2. 引申为生者与死者
    在古籍中,“存亡”可代指活着的人和已故的人。如晋代葛洪《抱朴子》提到“慰逮存亡”,即安抚生者与亡者。

  3. 衰亡或灭亡
    强调事物由盛转衰的过程。如《国语》中“凡周存亡,不三稔矣”预言周朝的衰亡。

  4. 丧失或陷落
    用于描述领土、权力等的丧失。例如《北齐书》中“存亡”指城池的陷落。

  5. 延续濒亡者
    指通过行动使濒临灭亡的事物得以存续。如曹禺《雷雨》中“存亡”隐含挽救之意。

例句与用法

近义词:生死、死活。
“存亡”既可指具体生存与死亡的状态,也可引申为兴衰、得失等抽象概念,需结合语境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存亡这个词是指生存和灭亡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土”和“亡”,共有12个笔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经》和《尚书》中,经常用来描述国家、民族或个体的存亡命运。在繁体字中,存亡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存亡使用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几个例句: 1. 面临存亡的危机,我们必须团结一致。 2. 这场战争将决定我们国家的存亡。 3. 在顺境和逆境中,我们都必须面对生命的存亡。 组词: 存在、存活、存档、毁灭、消亡、陨落、死亡 近义词:生死、兴亡、绝灭 反义词:兴盛、昌盛、繁荣

别人正在浏览...

闇世白坿败落包谷边机兵操餐风藏形匿影长舌妇醇酎当涂高打球顶心雷風度高纬度贵庾骨蒸函牍宏观经济红头巡捕家父戒具精神财富纪实积玩克易空调机阔野懒媠朗浄唠三叨四利国监灵芝俚谣砻铸驴脣马觜蜜麪片霎皮带平博泼妇迁滞恰如其分七个八个秦吉了秦余企想取次屈桡热心肠杀并上上顺孙庶兄弟岁会素轩田税托蒙无必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