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称“ 太师槅 ”。一种窗棂中间密、上下疏的旧式窗子。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秦太师 作相时……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餘作疎櫺,谓之‘太师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玩具·物带人号》:“窗之中密而上下疎者,名‘太师槅’。”
“太师窗”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含义和背景:
基本含义
指一种窗棂中间密集、上下稀疏的旧式窗子,主要用于形容权贵的居所。在成语中,它被引申为象征权势显赫的人物(如官僚权臣),比喻地位尊崇、影响力大的人。
结构与别称
其特点是窗格设计独特,中间部分较密,上下较疏,宋代称为“太师窗”,明代也称“太师槅”。据记载,这种窗式可能与宋代权臣秦桧(曾官至太师)的府邸设计有关,故得名。
历史背景
最早出现于明代,原指太师(皇帝重要辅臣)府邸的窗户,因其装饰豪华、形制特殊,逐渐成为权臣的象征。宋代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提及秦桧宅第的窗式,明代沈德符《野获编》也有相关记载。
成语用法
现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形容政治、商业等领域中地位显赫的人物,例如:“他虽无官职,却如太师窗般掌控全局。”
总结来看,“太师窗”既是一种古代建筑样式,也是权力象征的隐喻,融合了历史典故与文化意象。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记载,可参考《老学庵笔记》等古籍。
太师窗(tài shī chuāng),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词,具有以下含义:
拆分部首和笔画:
太(tài):夫部,9笔
师(shī):左右结构,10笔
窗(chuāng):穴部,11笔
来源:
太师窗一词最早见于明代李时中的诗作《黄山道中题梽子岗》中:“豪家纷跄陈大夫,倚檐太师窗。”这里用来描述人家的府邸。
繁体:
太師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太师窗的写法和现代基本一致。只是在行书或草书中,可能出现一些变体。
例句:
1. 这座建筑的最大特色就是有一个巨大的太师窗。
2. 模特站在大宅门前的太师窗下,优雅地张望着远处的风景。
组词:
太师椅、窗纱、太监、窗帘
近义词:
大窗户、阳台窗、庭院窗
反义词:
小窗户、门窗、暗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