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暴的意思、刻暴的详细解释
刻暴的解释
刻毒暴戾。《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论》:“ 吴起 説 武侯 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於 楚 ,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阿利 性尤工巧,然残忍刻暴,乃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部刺史》:“烦扰刻暴,剥削黎元,为百姓所疾。”
词语分解
- 刻的解释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
- 暴的解释 暴 à 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暴雷。暴病。 * 。暴力。暴涨。暴发。风暴。暴风骤雨(亦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 过分急躁的,容易冲击的:脾气暴躁。暴跳如雷。 凶恶残酷的:凶暴。暴虐。暴君
网络扩展解释
“刻暴”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性格或行为上的刻毒暴戾,强调既刻薄又残暴的双重特质。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词义:形容为人苛刻、手段毒辣且性情凶残,常用于贬义语境。
- 字义拆解:
- 刻:本义为雕刻,引申为刻薄、严苛(如“尖刻”“苛刻”)。
- 暴:读作“bào”时,指残暴、急躁(如“暴虐”“暴躁”)。
古籍用例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论》提到吴起在楚国推行政策时“以刻暴少恩亡其躯”,说明其因严酷寡恩招致杀身之祸。
-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描述工匠阿利“残忍刻暴”,为筑城不达标而杀害工人,体现手段的极端严酷。
使用语境
- 人物评价:多用于批评统治者、官吏或性格极端者,如“刻暴少恩”“烦扰刻暴”。
- 现代使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
注意
该词带有强烈贬义,需结合语境谨慎使用。如需更多古籍原文或扩展用法,可参考《史记》《晋书》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刻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刻暴这个词是汉语词汇,意思是尖锐凶猛、凶暴残忍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刻 (刀刂 + 各)
暴 (日暮 + 卩)
来源
刻暴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最早出现在《韩非子·解老》这本书中。在该书中,刻暴一词被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凶狠残暴。
繁体
刻暴这个词的繁体字是「刻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刻暴这个词的基本形态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例句
1. 他的外表温和,但内心却刻暴无比。
2. 那匹野马刻暴地猛冲向人群。
组词
刻意、刻苦、凶暴、残忍
近义词
凶残、残暴、暴戾、狠辣
反义词
仁慈、温和、和善、温良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