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涣散而疲惫。《墨子·非攻中》:“自恃其力,伐其功,誉其志,怠於教,遂筑 姑苏之臺 ,七年不成。及若此,则 吴 有离罢之心。” 孙诒让 间诂引 苏时学 曰:“罢,读如疲。”
“离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离罢”指涣散而疲惫的状态,多用于描述群体或组织的士气低落、人心涣散。
该词最早见于《墨子·非攻中》:
“自恃其力,伐其功,誉其志,怠於教,遂筑姑苏之臺,七年不成。及若此,则吴有离罢之心。”
其中“罢”通“疲”,意为疲惫。孙诒让在《墨子间诂》中引苏时学的注释,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解释。
部分资料(如)提到“离罢”有“停止、放弃”的含义,但此解释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误读。建议以《墨子》及传统注释的释义为准。
《离罢》是指离开、告别的意思。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离开某个地方或结束某个活动,带有一定的离愁别绪。
《离罢》的部首是禸(足),由“示”和“禸”组成。其中,“示”表示动作表现,而“禸”表示脚。
《离罢》的总笔画数是11画,其中“离”部4画,“罢”部7画。
《离罢》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一句诗:“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离罢谁教容易断,容易断时容易行。行时容易别离意,别离意,却把此情随笔。”这句诗中的“离罢”被用来形容离别的情绪。
《离罢》的繁体字为「離罷」。
古代对于《离罢》的写法有所不同,例如《康熙字典》中的写法为「离發」,意思仍然和现代的意思相同。
1. 听到他即将离罢的消息,我的心情变得沉重了。
2. 在告别时,我们互相道了离罢的祝福。
组词:离别、离开、罢休。
近义词:告别、分离。
反义词:相聚、归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