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薄而轻的叶子。《吕氏春秋·审时》:“先时者必长以蔓,浮叶疏节,小筴不实。” 陈奇猷 校释:“此‘浮叶’犹言叶轻也。盖先时之菽,其叶薄,叶薄故轻也。”
(2).指荷叶。 唐 骆宾王 《晚泊河曲》诗:“叠花开宿浪,浮叶下凉飈。”
浮叶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指水生植物漂浮于水面的叶片。这类叶片通常扁平宽阔,叶背有气室结构,通过浮力支撑植株,使其不沉入水中。典型代表如睡莲、菱角等植物的水面叶片,其功能以光合作用与气体交换为主。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394页。
二字组合形成偏正结构,直指“漂浮的叶片”这一自然现象。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8卷第1042页。
在古典文学中,“浮叶”常隐喻漂泊无依的生存状态。如《楚辞》以“浮萍无根”暗喻人生流离,后世诗词亦多借浮叶的短暂性、无根性抒发羁旅愁思,形成固定文化符号。
来源:《中国文学意象辞典》中华书局,2015年,第217页。
注:以上引用来源均为权威工具书,因版权限制未提供在线链接,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官方出版社渠道查阅原文。
“浮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薄而轻的叶子
指植物中质地轻盈、浮于水面的叶片。这一用法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审时》,描述过早种植的豆类植物因生长不良导致叶片轻薄()。
特指荷叶
在文学作品中常以“浮叶”代指荷叶,例如唐代骆宾王《晚泊河曲》中的诗句:“叠花开宿浪,浮叶下凉飈”。现代语境中也用于描述睡莲等水生植物的漂浮叶片。
部分资料提到“浮叶”可比喻根基不稳或缺乏定性的事物,如形容人易受外界影响()。此用法更偏向文学化表达,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源或古籍引用,可参考《吕氏春秋》及唐代诗词相关注解。
闇惑摆正保健站霸史边傍标律表面光别鹤孤鸾宾饮垂心賨幏单然蹈弦队友二玄泛盎箇里勾考搆扇丱齿国画火钵姜后脱簪嗟虞墩节足惊散季禺棘针科军徽铿锵有力可笑枯燥炼习履和门墉面值难不成凝明牛口庞言盘峙皮甲芊眠怯怜户窃密寝食俱废求马于唐肆沙帽梢摇世弟时阳手不应心衰乱水光廋伏唐殷坛卷添丁脱柄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