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抚桐的意思、抚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抚桐的解释

弹琴。古琴多以桐木制成,故云。桐代指琴。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上:“少年曰:‘家君久仰先生精于抚桐,适有佳客亦嗜此。’”参见“ 焦尾琴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抚桐"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 字面本义与核心动作

    • 抚:意为用手轻轻触摸、抚摸、安抚或拨弄。引申为弹奏(乐器)。
    • 桐:特指梧桐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梧桐树(尤其是其木材)被视为制作古琴(七弦琴)的上佳材料,故“桐”常作为古琴的代称。
    • 合义:因此,“抚桐”最直接的意思就是抚摸梧桐树或弹奏古琴。后者是其更常见、更具文化内涵的用法。
  2. 深层文化意蕴与象征

    • 高雅情操的象征:古琴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寄托情怀的重要载体。抚琴(抚桐)被视为一种高雅、脱俗的行为,象征着文人雅士的修养、志趣和品格。《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有“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之句,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梧桐是制琴良材。
    • 情感寄托的媒介:古人常借琴声抒发内心情感,无论是闲适、孤寂、忧思还是壮志豪情。“抚桐”成为文人表达心绪、寻求知音或自我排遣的一种方式。李白《赠崔秋浦三首》中“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虽未直接写“抚桐”,但意境相通,体现了琴与心意的交融。
    •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梧桐树本身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如“凤栖梧桐”象征祥瑞与高洁)。抚摸梧桐树的行为,也常带有亲近自然、感物抒怀的意味。《庄子·秋水》有“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的记载,奠定了梧桐高洁的文化意象。
    • 时光流逝与怀旧的意象:梧桐叶落常引发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抚桐”有时也隐含追忆往昔、感怀岁月的意味。白居易《夜琴》中“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虽写琴材,但其清幽之音常伴幽思。

“抚桐”一词,字面指抚摸梧桐树或弹奏古琴,但其精髓在于它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它是中国文人高雅情趣、情感寄托、精神追求以及对自然感悟的集中体现,象征着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境界和文化传承。《汉语大词典》对“抚”的解释包含“抚弄,弹奏”,对“桐”的解释明确提及“古琴多以桐木制成,因亦以指琴”。

网络扩展解释

“抚桐”是一个古典文学中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弹奏古琴。古琴多以桐木制作,因此用“桐”代指琴。该词常见于古代诗词或文献,例如清代钱学纶《语新》记载:“少年曰:‘家君久仰先生精于抚桐,适有佳客亦嗜此。’”()

  2. 词源与用法

    • “抚”:原意为“轻按”,引申为弹奏动作;
    • “桐”:因古琴材质多选用桐木(如泡桐、梧桐),故以“桐”代指琴身或琴本身。
      例如宋代陆游诗句“时抚桐孙一再行”,即以“抚桐”描述弹琴场景()。
  3. 文化关联
    古琴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高雅情操,“抚桐”常与文人雅士的形象关联。此外,“焦尾琴”(东汉蔡邕以烧焦桐木制琴的典故)也与“桐”的指代相关()。

  4. 现代应用
    该词现已罕用,主要用于古典文学研究或特定艺术语境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意象。

别人正在浏览...

昂霄耸壑奥赡柏历般运抱兜罢业采油平台草豆蔻操尚槽头掣掣泄泄趁取趁熟銼尸单赤跌份峨弁儿拜坟冢拱坝挂意豪骋河仓花毦怀伤家戒家舅将军炮吉馆警巡院禁闼角抵郡章栲折困处漏风掌卵裂録序赂遗緑幺明晳蚍蜉戴盆气冲斗牛七留七林清忠琼苏裘马轻肥趋数屈沱仁义君子软饭摄疗蓍草士习实学虽恐贪货条数头发胡子一把抓无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