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明晰 ”。
明晳(拼音:míng x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清晰、明白、透彻,常用于描述光线、思维、事理或表达等方面的状态。以下从字源、释义、用法等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二字组合强调事物呈现得清楚透彻,毫无模糊之处。
清晰分明
形容光线、图像或界限的清楚可辨。
例:晨雾散去后,远山的轮廓逐渐明晳。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卷三第856页。
事理透彻
指分析、论述或认知的深刻性与逻辑性。
例:他的论证条理明晳,令人信服。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921页。
表达明确
形容语言或文字表述的直接、无歧义。
例:这份公告措辞明晳,避免了误解。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第987页。
《晋书·王羲之传》载:“论事明晳,时人服其辩才。”此例中“明晳”形容王羲之分析事理的清晰透彻,体现其思辨能力。
“明晳”属中古汉语词汇,语音演变符合“梗摄开口三等平声青韵”(明:mɣiɛŋ/晳:siɛk),现代读音受官话影响合并为“míng xī”。其结构为并列式复合词,二字义近叠加,强化清晰义。
(注:因部分古籍来源无公开电子链接,此处仅标注文献名称及页码,读者可通过权威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查阅原文。)
关于“明晳”一词,目前没有权威的文献或词典收录该词条。根据汉字构词规律和语境推测,可能存在以下两种可能性:
错别字可能性
“晳”为生僻字,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的是“晰”。“明晳”可能是“明晰”的误写。“明晰”意为清晰明确,如:“他的思路非常明晰”()。
特殊语境用法
若为特定领域术语(如古籍、方言),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分析。例如:
建议优先确认原词的正确性。若需表达“清楚明白”之意,推荐使用“明晰”或“清晰”。
懊叹伯父测管缠蔽赤苦持疑不定棰杖戴干典鬻彫饬恩赐反复手肥饶飞櫩氛妖跟步工作站归戴呵叱花池淴泱践蹑简要清通角亢交颐价值连城街邮锦幄纠听籍奏宽适雷大使略术炼精流水朝宗漫滋蒙垢冥隘拿手囓镞偏恣被褐怀玉破家齐服球带任圣童骟匠升秩石竹四王颂祉缩影堂戏唐哉皇哉梃击停年格廷争面折踠局乡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