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伏首贴耳的意思、伏首贴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伏首贴耳的解释

畏缩恐惧的样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 万石 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 何垠 注:“俯首帖耳,狗畏人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伏首贴耳"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极其驯服恭顺、卑躬屈膝的样子。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本义

    "伏首"指低下头,"贴耳"指耳朵贴近(常指动物顺从时耳朵下垂的姿态)。组合后字面描绘低头垂耳的驯服姿态。

二、引申含义

  1. 核心语义

    比喻人完全屈服于权威,丧失独立人格,表现出绝对的顺从与谄媚。含明显贬义,暗含对丧失尊严行为的批判,如:

    "他对上司伏首贴耳,对下属却盛气凌人。"

  2. 情感色彩

    强调被动屈服,常与"唯命是从""卑躬屈膝"近义,反义词为"桀骜不驯""不卑不亢"。

三、文化溯源

  1. 历史用例

    该成语可追溯至古典文献中对驯服动物的描写,后引申至人性批判。清代《聊斋志异》中即有"伏首受缚"的类似表述。

四、权威引用

  1. 词典释义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

    "形容非常驯服恭顺(含贬义)。"

    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强调其"屈服顺从"之意。

五、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判性语境,如:


参考资料说明

因词典类资源通常需订阅或无稳定公开链接,建议通过以下权威渠道验证:

  1.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官网词库
  2. 台湾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网络版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4.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

网络扩展解释

“伏首贴耳”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ú shǒu tiē ěr,其核心含义为形容因畏惧而表现出的驯服、顺从姿态。

详细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人因恐惧或畏惧权威而低头、贴近耳朵,呈现出畏缩、不敢反抗的状态。该词常带有贬义,强调丧失自主性的驯服。

  2. 出处与典故
    源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文中描写人物因惧怕而不敢出声,只能哭泣,生动体现了这一成语的情境。

  3. 近义词与用法

    • 近义词:俯首帖耳(“贴”与“帖”为异体字,文献中常混用)。
    • 语法功能:可作谓语、定语或状语,例如“他伏首贴耳地服从命令”。
  4. 注意点
    部分非权威解释误将其引申为“恭敬恳切”,实为对原文的曲解。权威注解(如何垠注)明确指出其本义为“狗畏人貌”,突显畏惧而非主动恭敬。

该成语多用于批判性语境,强调因恐惧丧失自我主张的状态,使用时需注意情感色彩。如需进一步辨析,可参考《聊斋志异》原文及汉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蔽薄哱息博学审问不事事参虑沉雷迟货纯质寸积铢累澹默點定费功非毁覆策附臣怪诞诡奇光赞贵而贱目赫尔辛基洪福怀铅潢洋胡说乱道蛱蝶讲殿交角架造金铺酒篓久替剧诗开塞课写两面光恋栈不去陵阿龙颜凤姿内耳腻歪女儿痨蟛蚎罄空轻言软语倾银铺人心难测骚音饰巾顺时随俗顺性四联单踏面搯擗踏蹄田曹亭舍丸泥鲜颷显功嫌疑犯蟹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