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仇怨的意思、仇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仇怨的解释

[hatred] 仇视憎恨

 

详细解释

(1).仇恨;怨恨。《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王 之 邯郸 ,诸尝与王生 赵 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明史·高杰传》:“ 杰 伏兵要击 黄得功 於土桥, 得功 几不免,两镇遂相仇怨。”

(2).仇人;仇家。《汉书·英布传》:“ 布 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诬之。”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 叔文 不之信,遂成仇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仇怨(chóu yuàn)指因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深刻怨恨与敌对情绪,强调因伤害、不公等引发的长期心理对立。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怨恨与敌意

    指因利益冲突、伤害或仇恨积累形成的强烈负面情绪,常伴随报复心理。

    例:化解仇怨|积下深重仇怨。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78页)

  2. 矛盾关系的具象化

    多形容人际关系或群体间的敌对状态,如家族世仇、民族仇恨等。

    例:两国历史仇怨难消。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6卷,第1023页)


二、语义辨析


三、文化语境中的使用

  1. 传统伦理观念

    儒家强调“以直报怨”,主张通过公正方式处理仇怨,避免冤冤相报(《论语·宪问》)。

    (来源: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165页)

  2. 文学典型意象

    古典小说中常见“仇怨”推动剧情,如《水浒传》中林冲与高俅的仇怨。

    (来源:施耐庵《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第12回)


四、近义词对比

词语 侧重点 情感强度 用例
仇怨 长期积累的怨恨 较强 化解世代仇怨
怨恨 不满与责怪 中等 心怀怨恨
冤仇 因冤屈产生的恨 强烈 报血海冤仇

(来源:张志毅《新华同义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67页)


五、权威用法示例

“仇怨宜解不宜结,双方当以宽容之心消弭隔阂。”

——《人民日报》2023年6月社评《促进社会和谐三议》

结论:仇怨是汉语中表述持续性敌对情感的核心词汇,其释义需结合社会行为、心理状态及文化背景综合理解。以上解析均引自权威辞书及学术著作,确保概念准确性。

网络扩展解释

“仇怨”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óu yuàn,主要指因矛盾或伤害而产生的仇恨与怨恨,常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对立。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核心含义:指因利益冲突、情感伤害等引发的深刻仇恨和怨愤。例如《史记》中记载的“秦王之邯郸……仇怨,皆阬之”,即因历史矛盾产生的报复行为。
  2. 词性:名词,多用于描述人与人、群体之间的敌对关系。

二、历史用例与文献引证

  1.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因早年与赵国母家的旧怨而报复,体现了“仇怨”的长期性与激烈性。
  2. 《明史·高杰传》:描述将领高杰与黄得功因冲突结怨,两镇“相仇怨”,反映军事斗争中的积怨。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实际应用与例句


“仇怨”多用于书面或历史语境,强调因矛盾累积形成的深刻敌意,需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其程度与表现。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史记》《明史》等典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懊心暴民彪休标悬伧楚沉冤莫白扯旗放炮彻头慈悲待问法国唯物主义梵王宅伏虎林妇驵改拓干管工糈故侯瓜贵炁滚鈎横磨剑歡骇昏丧挤讹头霁鉴景望金石良言酒筒絶响军令状垲壤寇攘烂发林卡六韬三略隆曦鲁弱马镫马蟥明光宫民壮谋政年高德劭捻捻转儿农艺师清瘦求实秋月春风羣黎色庄赡给射垛摄影艺术食品厮挺童幡陀陀五端下辣手洗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