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穷无所有。《三国志·魏志·杜恕传》:“今者外有伺隙之寇,内有贫旷之民。”
“贫旷”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贫旷”意为“穷无所有”,形容物质极度匮乏、一无所有的状态。该词通常用于描述经济贫困或资源短缺的群体或地区。
出自《三国志·魏志·杜恕传》:“今者外有伺隙之寇,内有贫旷之民。”
此句意为:当时外部有伺机侵略的敌寇,内部有极度贫困的百姓,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矛盾。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文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三国志》相关研究文献。
《贫旷》是一个古代汉字,意为贫穷凄凉、荒芜寥落。
《贫旷》的部首是贝(bèi),它是指贝壳,用来表示贝类动物或与贝有关的事物。它的笔画数目为10划。
《贫旷》是由古代的人们根据事物的本意而形成的汉字,用来描述贫穷凄凉、荒芜寥落的景象。
在繁体中文中,贫旷的写法为「貧曠」。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贫旷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一些变体。其中一种常见的写法是:「貧」字的右旁加上「匡」字的上部,如「貧匡」。
1. 他们住在山区的一个贫旷的村庄,生活十分艰苦。
2. 那个城市已经经历了战争和自然灾害,变得异常贫旷。
组词:贫瘠、旷远、贫血、旷野、贫弱、旷日持久。
近义词:贫瘠、贫穷、萧条、荒芜。
反义词:富裕、繁荣、兴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