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at joints;crux;key] 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要害或最重要的关键
深中肯綮
(1).筋骨结合的地方。《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陆德明 释文:“肯,著骨肉。綮,犹结处也。” 宋 黄庭坚 《颐轩》诗序:“庖丁不以肯綮婴其解牛之刀,痀瘻丈人不以万物易蜩之翼。”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食羊骨》:“骨间亦有微肉,熟漉出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抉剔,得銖两於肯綮之间。”
(2).比喻要害或最重要的关键。《金史·郭药师传》:“ 宗望 能以悬军深入,驻兵 汴城 下,约质纳币割地,全胜以归者, 药师 能测 宋 人之情,中其肯綮故也。” 明 宋濂 《故奉训大夫王府君墓志铭》:“为 定远 县吏,出谋发虑,皆中肯綮。”《明史·顾大章传》:“与朝士通往来,阴察其交关肯綮,清流赖之。” 清 包世臣 《述学示十九弟季怀》诗:“房行藁汗牛,一一究肯綮。” 郭沫若 《历史人物·夏完淳》:“他的著书现存的有《幸存录》一种,评议 明 末政局极平允而中肯綮。”
“肯綮”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ěn qìng,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指牛体筋骨结合的部位,出自《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典故。原文“技经肯綮之未尝”描述庖丁解牛时刀刃避开筋骨连接处,比喻技艺高超。
总结来说,“肯綮”从具体解剖结构发展为抽象的关键概念,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特点。
肯綮(kěn qǐ)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愿意、乐意”。它可以表示某人对某事的同意或接受。
肯綮的拆分部首是⺼(肉)和糸(糸),分别代表肉类和纤维结构。它的总体笔画数为17个。
肯綮是古代汉字的一个变体字,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在古代文献中,肯綮曾经被用作动词“愿意”的写法。
在繁体字中,肯綮被写作「肯綮」,可以看到它的部首和笔画数都没有改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肯綮的形状可能与现在有所差异。然而,其核心部分仍然保持不变:一个表示肉类的部首和一个表示纤维结构的部首。
1. 他肯綮帮助我完成这个任务。
2. 我问她是否愿意嫁给他,她肯綮了。
1. 肯綮愿意、乐意
2. 肯綮性情乐于助人
3. 肯綮接受邀请
1. 愿意、乐意、心甘情愿
2. 同意、答应、赞成
不愿意、不乐意、不同意
便宁笔匠壁门缤翻拨麷怅惜持贞鉏麑戳不住倒颠点射斗舰犯干飞孛高崔珪甑鹤驭候诇践更涧流解纍旧文久远距守空桑狂闹犁鹕慢视墓园内法酒判据骈赋偏鉴凄风寒雨凄啭人纪单老沈粹生银饰好时局十年九涝树倒猢狲散宋襄之仁踏空踏轮探水桃李春风铁骑儿頽波瓦特闱闼文采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乌亮乌蛮晤面无能为力泄痢稀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