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阁老的意思、阁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阁老的解释

唐 代对中书舍人中年资深久者及中书省、门下省属官的敬称。 五代 、 宋 以后亦用为对宰相的称呼。 明 清 又用为对翰林中掌诰敕的学士的称呼。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两省(中书省、门下省)相呼为阁老,尚书丞郎、郎中相呼为曹长。”《旧唐书·杨绾传》:“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科,归阁老者五之四。”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一日诸阁老待漏朝堂,语及林泉之事。”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 赵文肃 先生云:‘我这个嘴, 张子 这个脸,也做了阁老,始信万事有前定。’”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阁老》:“ 苏州 有 阁老坊 ,乃 吴匏庵 为学士时所建,则翰林之在 文渊 掌誥敕者,亦得称阁老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阁老是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的特殊称谓,其含义随历史演变呈现差异性和专业性特征。根据《汉语大词典》《中国历代职官辞典》等权威辞书记载,该词的核心定义与使用脉络可归纳如下:

  1. 唐代中枢要职

    唐代中书省、门下省的主官(如中书令、侍中)及资深属官被尊称为“阁老”,源自三省办公场所“政事堂”的别称“内阁”。如《新唐书·百官志》载李泌曾以中书侍郎加“同平章事”衔入阁参政,时人皆称“李阁老”。

  2. 明代内阁专属称谓

    明成祖设立内阁后,“阁老”特指内阁大学士,尤以首辅为重。据《明史·职官志》,内阁“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实际行使宰相职权,如嘉靖年间严嵩任首辅时“凡政事裁决,皆称严阁老票拟”。

  3. 职能演变特征

    唐代阁老侧重文书起草与政令审议,明代则扩展至国政决策权。清代虽沿用内阁制,但因军机处崛起,“阁老”逐渐成为对资深翰林的敬称,如《清稗类钞》记载翰林院掌院学士被尊为“翰苑阁老”。

  4. 文学语境引用

    古典文学中常以阁老指代权臣,如白居易《长恨歌》中“中书侍郎阁老行”暗喻杨国忠,明代话本《金瓶梅》第五十五回“蔡太师阁老府”反映严嵩历史原型。

现代汉语中,“阁老”主要用于历史研究及文学创作领域,指代特定历史时期的宰辅重臣。其词源可追溯至《周礼》的“閤”字,原指宫中小门,后引申为中枢机构代称,符合汉字形义演变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阁老”是中国古代对不同时期高级官员的尊称,其具体含义随朝代演变而有所不同:

  1. 唐代
    最初指中书省、门下省中年资深久的中书舍人及属官,后成为两省官员间的互称。例如《旧唐书》记载“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主要负责起草诏书、处理政务。

  2. 五代至宋
    逐渐演变为对宰相的尊称,成为权力核心的代名词。

  3. 明清时期

    • 明代:朱元璋废除宰相后,内阁大学士逐渐掌握实权,被称为“阁老”,如首辅严嵩、张居正均属此列。
    • 清代:延续明制,内阁大学士仍被尊为阁老,实际职权相当于宰相。
  4. 现代引申义(非主流)
    个别资料提到该词可形容退休后仍受重用的资深人士,但此用法较少见,主要见于非权威解释。

扩展补充
唐代中书省设“阁老”一人,负责统筹省内事务,需满足“久次者”(资历深厚)条件,如《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的职能划分。

别人正在浏览...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黯云白水泥变徵不行唱叛超级市场查田定産楚茅大畜丹砂诀登山临水调阵队舞发酵酒凡木飞廉腐饭羹藜含糗篝石雇请寒鸱号嗄核计河目龟文鹤子梅妻篲箒火棒糊涂账假扮简佩教典骄奢淫佚驾驶挟养金漆旧宇鸡絮朗晏兰质熏心连干流水游龙鹭朋鸥侣懋成毛族起航起灭青海湖热际胜否折札使气性说笑搜缉羰基同诺脱秤橐土痿厥吴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