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的意思、青海湖的详细解释
青海湖的解释
[Qinghai Lake]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蒙语为“库库诺尔”,意即“青色的湖”。在青海省东北部大通山、日月山和青海南山之间。由断层陷落积水而成。面积458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5米,最深处32.8米。有布哈河等注入。湖中有4个小岛,海心山为最大,西部鸟岛上有大量鸟类和水禽,被列为自然保护区。湖水冬季结冰。湖中盛产青海湖裸鲤鱼。滨湖草原是良好的天然牧场
详细解释
中国第一大湖。在青海省东北部。面积4200平方千米。断层陷落而成。湖水原通黄河,为淡水湖;后东侧山地隆起堵塞湖水外泄通道,遂演变为内陆咸水湖。特产青海湖裸鲤。湖中小岛以海心山、鸟岛为最著名。湖滨为良好天然牧场。
词语分解
- 青的解释 青 ī 深绿色或浅蓝色:青绿。青碧。青草。青苔。青苗。青菜。青葱。青山绿水。青云直上。万古长青(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情永远不衰)。 绿色的东西:踏青。青黄不接。 靛蓝色:靛青。青紫。青出于蓝,胜于蓝
专业解析
青海湖,作为专有地理名词,其汉语释义可从字源、地理特征及文化象征三个层面解析,以下分析参考权威辞书及官方资料:
一、字词本义解析
- "青":指颜色,《说文解字》释为"东方色也",引申为深绿色或蓝色。此处既形容湖水色彩,亦暗喻高原纯净之境。
- "海":古汉语中称大湖为"海",反映先民对辽阔水域的认知(如北京"北海")。
- "湖":现代汉语指被陆地包围的大片积水。《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陆地上聚积的大片水域"。
合称"青海湖"即指青藏高原上呈现青蓝色调的巨型湖泊。
二、地理属性(据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料)
- 位置:位于青海省刚察县、共和县及海晏县交界处(北纬36°32′—37°15′,东经99°36′—100°47′)。
- 规模:中国最大内陆湖,2025年实测面积454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最大水深32.8米。
- 水文特征:咸水湖,含盐量12.5g/L,水源依赖布哈河、泉吉河等40余条河流补给。
三、文化象征意义
- 历史文献:《汉书·地理志》称"西海",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卑禾羌海",蒙语称"库库诺尔"(青蓝色海洋)。
- 生态标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关键节点(据青海省生态环境厅2024年报告)。
- 民族意象:藏族史诗《格萨尔》中誉为"高原圣湖",环湖地区为多民族宗教祭祀场所。
数据来源
- 字词释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地理数据: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青海湖流域综合考察报告》2023年
- 生态地位:青海省自然资源厅《青海湖生态监测公报》2025年版
- 文化考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其名称和特征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一、名称由来与多语种含义
- 汉语:因湖水清澈碧蓝、广袤如海而得名“青海湖”,北魏时期始称“青海”,青海省名亦源于此。
- 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为“青色的湖”或“蓝色的海洋”。
- 藏语:名为“措温布”或“错鄂姆博”,意为“青色的海”或“蓝色的湖泊”。
二、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
- 位置: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被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和橡皮山环绕。
- 面积与深度:湖面海拔约3195米,面积约4583平方公里(不同数据源显示4200-4635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8.7米。
- 水文特征:原为外流淡水湖,后因地壳抬升阻断入黄通道,演变为内陆咸水湖。
三、地质形成与演变
- 构造背景:由祁连山脉断层陷落形成,属构造断陷湖,距今约20-200万年形成初期与黄河水系相通。
- 生态演变:湖中岛屿以海心山和鸟岛著名,后者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大量鸟类。
四、文化与生态意义
- 历史记载:最早见于《水经注》,描述其“水色青绿,冬夏不枯”。
- 生态地位: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特产青海湖裸鲤,湖滨为天然牧场。
(注:不同来源的面积数据差异可能与测量年份或方法有关,近年湖水面积动态变化需参考最新监测。)
别人正在浏览...
八屯播糈不揣冒昧不能赞一辞财产权漕道触目恸心大雪山脉低回顶头子抖搂饭把子繁骄芙蓉膏刚度耿耿于心宫鞋好住闳重魂出简怠讲场见貌辨色辑合惊霰竞相久策具美口中蚤蝨旷絶锒铛入狱狼孩两优释褐邌曙流水不腐流巵明亮亮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罄浄清源诠量券马确斗沙迳山高皇帝远矢志不移束手无策算计儿肃啓台站慝僞天扃铜池通贵痛快外三关外寓五鬼术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