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折札的意思、折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折札的解释

犹折简。《后汉书·儒林传论》:“至如 张温 、 皇甫嵩 之徒……俯仰顾眄,则天业可移,犹鞠躬昏主之下,狼狈折札之命。” 李贤 注:“札,简也。折简而召,言不劳重命也。”参见“ 折简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折札”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解释

“折札”意为“犹折简”,即类似于古代简化书信或召唤的方式。这里的“折”指折断,“札”是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或竹简。合起来指折断简札以示简便,常用于非正式的召唤或通信,体现随意性。

二、出处与注释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儒林传论》:

“至如张温、皇甫嵩之徒……俯仰顾眄,则天业可移,犹鞠躬昏主之下,狼狈折札之命。”

三、扩展含义

  1. 书信代称:部分文献将“折札”引申为书札或信笺的代称(如宋代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中的“御扎”)。
  2. 断简残篇:在《宋书·礼志三》中,也指残缺的书籍或简牍(“折简败字,多所阙略”)。

四、发音与结构

“折札”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简便的召唤或通信方式,强调非正式性,其核心含义源自《后汉书》的典故。其他引申含义多与书信、残篇相关,但使用频率较低。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折札

折札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折叠的纸条或折叠的凭证。它的拆分部首是手部和木部,笔画数为10。

来源

《折札》一词最初出现在汉代的《战国策·齐策四》中,形容将军集结士兵的纸条凭证。后来,这个词逐渐延伸为指示物、凭证等含义。

繁体

繁体字“折劄”(注意:“劄”为简化字)是“折札”的另一种书写形式,在台湾和香港等地常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折札的字形略有变化。早期的字形是由两个表示手的“又”字横置在一起,下方加上表示木的部分。后来随着书写方式的变化,字形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态。

例句

1. 官方折札是入场的必备凭证。

2. 他把折札折叠得非常仔细。

组词

折叠、凭证、纸条、集结、士兵

近义词

纸条、凭证、票据、纪录

反义词

展开、开放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