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典的意思、教典的详细解释
教典的解释
(1).周官太宰六典之一。教育法规。《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 郑玄 注:“教典,司徒之职,故立其官,曰:‘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
(2).犹教义,教条。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一节:“其他的《周书》差不多每篇都有上帝,每篇都是神道设教的教典;而独于《秦誓》这一篇没有一点儿气味沾到天上来。”
(3).指佛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南来诗》:“师贯穿教典,尤以诗名。” 梁启超 《广诗中八贤歌》:“驱役教典庖丁刀,何况 欧 学皮与毛?”
词语分解
- 教的解释 教 à 指导,训诲: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使,令:风能教船走。 指“宗教”:教士。教主。教皇。教堂。 姓。 学 教 ā 传授:教课。你教给我做。 学 笔画
- 典的解释 典 ǎ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典籍。字典。词典。经典。引经据典。 标准,法则:典章。典制。典故(.典制和掌故;.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范。典雅。典礼。典型。 指典礼:盛典。大典。 主持,主
网络扩展解释
“教典”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理解:
一、古代官制与教育法规
- 周代官制中的“六典”之一
根据《周礼·天官·大宰》记载,“教典”是周代大宰(官职)所掌管的六种法典之一,主要用于规范国家教育事务,维护社会安定。郑玄注中明确提到,教典由司徒(主管教育的官员)负责实施。
示例:如《周礼》中提到的“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体现了教典的政治与教育双重功能。
二、宗教与哲学领域
- 宗教教义或经典文献
- 佛教:指佛经或宗教经典,如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中提到的“贯穿教典”即指佛经。
- 其他宗教:日语词典中扩展为各宗教的核心典籍,如基督教的《圣经》也被称为教典。
- 教条化思想
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批判《周书》多数篇章为“神道设教的教典”,此处“教典”带有教条化、僵化的贬义色彩。
三、教育与文化范畴
- 教育经典或教材
广义上可指教育机构使用的重要典籍或教材,如《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教典固然”强调教育规范的重要性。
- 文化象征
梁启超曾用“驱役教典庖丁刀”比喻对经典文献的灵活运用,凸显教典在文化传承中的工具性。
补充说明
- 日语中的特殊含义:在日语中,“教典”还特指宗教经典(如《圣经》)或教育领域的典章制度。
- 现代用法:当代语境下较少使用,多用于学术或特定文化讨论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周礼》《史记》及郭沫若、梁启超的相关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二
教典
《教典》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教”和“典”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教”字的部首是“攴”,总共有11画;“典”字的部首是“八”,总共有8画。
来源
《教典》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意味着教育的经典或规范。它可以指代教育领域中的经典著作,也可以指代被广泛接受并遵循的教育原则或准则。
繁体
《教典》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教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可以将《教典》写作「教典」。
例句
以下是几个使用《教典》的例句:
- 他们正在研究教育领域的经典教典。
- 他的教学方法遵循着古代的《教典》。
组词
与《教典》相关的组词有:
- 教育
- 教学
- 教导
近义词:
与《教典》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 教规
- 教诲
- 教导书
反义词:
与《教典》意思相反的词语是:
- 乱教
- 错误的教导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