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汉 徐干 《中论·考伪》:“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离本趣末,事以伪成。”亦作“ 离本依末 ”。《晋书·刑法志》:“然而律文烦广,事比众多,离本依末。”
“离本趣末”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释义
指丢掉根本,追逐末节,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注于次要细节。其中“趣”通“趋”,意为趋向。
二、出处与背景
最早出自东汉徐幹的《中论·考伪》:“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离本趣末,事以伪成。” 意指因追求虚名而忽视本质,导致虚假盛行。后世《晋书·刑法志》中亦有类似用法:“离本依末”。
三、用法与特点
四、例句
通过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可全面理解该成语的语义与用法。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中论·考伪》原文或相关成语词典。
《离本趣末》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它的意思是离开原本的趣味、兴致和目标,走向尽头无可挽回的地步。下面我们来拆分一下这个成语的部首和笔画。
部首拆分:离(示部)+ 本(木部)+ 趣(走部)+ 末(木部)
笔画拆分:离(7画)+ 本(5画)+ 趣(12画)+ 末(5画)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易经·坤卦》中的一句话:“德合天而时下至,离本趣末则凶。”它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能够符合天道的德行并适时地降低自己的身份地位,则会获得吉利,而离开自己原本的趣味、目标和行为准则,必然会带来不祥的结局。因此,这个成语表达了从正途逸出、背离本意走向毁灭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这个成语的写法为「離本趣末」。繁体字是汉字的另一种书写形式,主要在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使用。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以「离本趣末」为例,它们在秦朝的《说文解字》中的写法为「離众本志末」。字形和现代写法有一些差异,但意思相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离本趣末」这个成语的例句:
与「离本趣末」意思相近的成语有「背道而驰」、「偏离初衷」、「失去目标」等。它们都表达了离开原本的道路、目标或初衷的意思。
与「离本趣末」意思相反的成语有「固守正道」、「始终如一」,它们表示坚持原本的道路、目标或信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