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涧壑的意思、涧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涧壑的解释

(1).溪涧山谷。 南朝 梁 孔焘 《往虎窟山寺》诗:“苹荇缘涧壑,萝葛蔓松楠。” 宋 苏轼 《虎丘寺》诗:“阴风生涧壑,古木翳潭井。”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二:“作诗多有佳句,其《过潁亭》云:‘九山西络烟霞去,一水南吞涧壑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滑县之捷》:“贼皆溃散,坠涧壑死者无算。”

(2).指隐居处。 明 陈济生 《怀友》诗:“烟霞共照鬚眉色,著述堪娱涧壑心。” 清 顾炎武 《梓潼篇赠李中孚》诗:“忽下弓旌召,难为涧壑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涧壑"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涧"和"壑"两个单字组成,常用于描绘自然山水景观,具有形象性和文学色彩。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字义分解与基本释义:

    • 涧 (jiàn): 指夹在两山之间的流水沟或小溪。《说文解字》释为“山夹水也”。通常指山间的水流,比溪略大,比河小。
    • 壑 (hè): 指深谷、深沟或大水坑。《说文解字》释为“沟也”。常指深邃、陡峭的山谷或沟壑。
    • 涧壑 (jiàn hè): 将两字结合,泛指山间的溪流与深谷。它描绘的是一幅山水相依的景象:溪流(涧)在深邃的山谷(壑)中流淌。这个词组强调整体环境,即既有水流又有深谷的幽深、险峻或荒僻的山野之地。
  2. 引申义与文学意象:

    • 自然景观: 最常用的是指代幽深险峻的山谷溪涧。它常出现在描绘山水风景的诗文或散文中,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深邃静谧或雄奇险峻的意境。例如:“峰峦叠嶂,涧壑纵横。”
    • 隐逸之所: 因其幽深僻静的特性,有时也用来象征隐士居住的远离世俗的地方。例如:“退隐涧壑。”
    • 险阻或困境(比喻义): 在文学作品中,涧壑的深邃险峻有时会被用来比喻人生的艰难险阻或深重的灾难。例如:“历经人间涧壑。”
    • 地势差异(引申): 在特定语境下(如风水、地理描述),也可指地势的高低悬殊。
  3. 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对“涧”的解释为“山间流水的沟”,对“壑”的解释为“山沟或大水坑”。虽然没有直接列出“涧壑”词条,但根据构词法,其含义清晰指向山间的溪流沟壑。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该词典收录了“涧壑”词条,释义为“溪涧山谷”。这简洁地概括了其核心含义。
    •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同样收录“涧壑”,释义为“山涧沟壑”,并常引用于描绘自然山水或比喻隐逸之地。
  4. 文学用例参考:

    • 唐代诗人王维在其山水诗中常营造此类意境,如虽非直接使用“涧壑”一词,但其描绘的“空山新雨后”、“清泉石上流”等景象,正是“涧壑”所代表的典型画面。更直接的例子可见于后世诗文,如清代姚鼐《登泰山记》中描绘的“山多石,少土…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虽未用“涧壑”,但所描绘的泰山之险峻荒寒,与“涧壑”意象相通。直接用例如古人诗句“松风涧壑响,自与宫商殊”(形容自然之音)或“退居林下,寄情涧壑”(指隐居)。

“涧壑”一词的核心含义是指山间的溪流和深谷,共同构成幽深、险峻或荒僻的自然景观。它在文学作品中富有画面感,常用于描绘山水、象征隐逸或比喻人生险阻。其释义基于“涧”与“壑”的本义组合,并在历代文学创作中丰富了其意象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涧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自然地理和文学引申两个角度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自然地理概念
    指溪涧与山谷,形容山间水流形成的沟壑或幽深险峻的地貌。例如苏轼《虎丘寺》中“阴风生涧壑,古木翳潭井”,陆游诗句“松阅千年弃涧壑”,均描绘了山涧深谷的景象。

  2. 文学引申义
    代指隐居之地,常用于诗词中表达远离尘嚣的意境。如明代陈济生《怀友》诗提到“著述堪娱涧壑心”,清代顾炎武亦用“难为涧壑留”暗喻隐士生活。

二、用法与示例

三、补充说明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归类为成语,强调“地势险峻”的意象,但多数文献仍以本义和引申义为主。


提示:如需具体诗句出处或更多用法,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八貂白麻书白足僧谤弃佛鉢朝衙尺壁寸阴传飧触目崩心慈恩村郭打伙计胆大如斗刁婆鬌翦翻卷凡智发棠之请飞盏高山深涧高悬月旦诟责乖阻官戒洪藻黄雀伺蝉火见简劳健羡交绮揭不开锅竞发经纪人踞慢尻马郎都立马良久乱患露花风絮履藉梅溪渺如黄鹤慕叹赔奁陪推雀头履攘剔任意绒绒肉髻三论宗水库痛亲同恶相恤颓法脱叶文扮吾侬香槽饷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