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fully aware;know perfectly well] 知道得很清楚
明知故问
明智。知,通“ 智 ”。《礼记·祭义》:“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焉。”《史记·秦始皇本纪》:“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资治通鉴·汉元帝永光元年》:“今以陛下明知,诚深思天地之心……使是非炳然可知,则百异消灭而众祥并至,太平之基,万世之利也。”
(1).明确理解或了解。《商君书·定分》:“法令以当时立之者,明旦,欲使天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姜熊狱》:“陛下何不付所司书其罪,使天下明知二臣之罪?”
(2).明明知道。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6*言6*书》:“明知其无能而不肖,苟非有罪,为在上者所劾,不敢以其不胜任而輒退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明知这事无可宽容,也将来轻轻放过。” 丁玲 《松子》:“她胆子很小,她需要一个可靠的人依着。所以她明知 松子 不欢喜而也要偏偏跟着他。”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明知汉语 快速查询。
“明知”是一个多维度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古义通“智”
早期“明知”与“明智”相通,表示智慧、聪慧()。例如《商君书》中“天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即强调对法令的透彻理解。
现代常用义
指明确知道或明明知晓某事,如“明知故问”。该含义强调对事实的清晰认知()。
在刑法中,“明知”特指故意犯罪的主观要件:
提示:法律语境中“明知”需结合具体条文判断,司法实践可能存在认定争议()。
「明知(míng zhī)」是一个汉字词语,指明明白白地知道或者明明了解却依然做某件事情。
明知这个词可以拆分成「日(rì)」和「目(mù)」两个部首。其中,「日」是指太阳,「目」是指眼睛。
明知这个词共有8个笔画。
明知一词的来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明」的本义是光亮、清楚的意思,「知」的本义是知道、明白的意思。结合在一起,「明知」就表示明明清楚地知道某件事情。
在繁体字中,「明知」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都是「明知」。
在古代,「明知」这个词的汉字写法稍有不同。例如在金文中,「明知」的「明」字的上面画有一条横线,而在隶书中,则将「明」的左边加上三个横画。
一些关于「明知」的例句有:
1. 他明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却还是执意去尝试。
2. 尽管她明知对方不可靠,但还是选择了相信。
组词:明了、明白、知晓
近义词:清楚、了解、熟知
反义词:不知、不明、糊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