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更楼的意思、更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更楼的解释

[watch tower] 旧时专为报更用的建筑物,里面设置着报更用的鼓

详细解释

旧时放置更鼓报更的楼。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三·许吏部》:“更楼当改为库楼於内可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更楼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五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定义 "更楼"由"更"(夜间计时单位)与"楼"(多层建筑)组合而成,最早见于明代文献,专指古代城市中兼具报时与防卫功能的建筑设施。《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旧时专为报更用的建筑物,通常设于城门或要道口"。

二、功能特征 作为古代城市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楼具备双重职能:其一通过击鼓、敲梆执行夜间报时(即"打更"),其二作为瞭望台监控城防安全。据《中国城池史》记载,典型更楼高度约三丈(约9米),内置更鼓、铜锣等计时器具。

三、建筑形制 传统更楼多为砖木结构,平面呈方形,设双层屋檐。底层设值班室存储更鼓,上层四面开窗便于观察,顶部多悬警示灯笼。这种形制在《营造法式》中归类为"望楼"建筑体系。

四、地域演变 在江南水乡,更楼与廊棚、石桥构成独特景观,如乌镇西栅至今保存着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的通济更楼。而北方边塞地区的更楼则与烽火台结合,形成军事预警体系。

五、文化衍生 现代语境中,"更楼"衍生出三重象征意义:时间管理的历史见证、传统治安体系的物质载体、古建筑技艺的典型代表。相关研究可参考《中国古建筑二十讲》第四章。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张驭寰. 中国城池史[M].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5. 刘敦桢. 中国古代建筑史[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4. 李诫. 营造法式(王其钧解读版)[M]. 重庆出版社, 2017. 史念海.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K].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楼庆西.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网络扩展解释

“更楼”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类解释:

一、核心词义:报时建筑

指古代用于报更的专用建筑物,通常内置鼓或钟,夜间按更次敲击以提示时间。此含义源自古代城市或村落的公共设施,如《汉典》和、5、6所述,其结构多为碉堡式,兼具瞭望功能。例如苏州明月湾古村的更楼始建于明代,曾用于防御倭寇,后转为报时和保安用途()。

二、引申用途:防御设施

在军事和治安层面,更楼演变为兼具防御功能的建筑。如广东湛江的“四更楼”为碉堡式结构,用于瞭望和警戒;顺德教德更楼群建于民国时期,通过敲钟次数区分盗贼方位。此类建筑常建于村寨外围或河畔,与护村河等设施配合使用。

三、成语含义:修整与提升

作为成语,“更楼”比喻对房屋的修缮美化,或引申为个人修养的完善。例如、2提到“更”指修整,“楼”象征房屋,合指通过改进使事物更趋完善。此用法多见于文学语境,如薛府更楼“高十米,点缀垛口、眺阁”的描述。

四、地理名称:历史集镇

特指浙江省建德市更楼街道,其地名源于明清时期徽商聚集形成的市镇。最初因钟楼报更得名“更楼底”,后发展为寿昌县重镇。此类用法需结合具体地域背景理解。

总结对比

含义类型 主要功能 典型例证 来源参考
报时 夜间击鼓报更 苏州明月湾更楼 、4、5、6
防御 瞭望、防盗匪 湛江四更楼、顺德更楼群 、12
成语 修缮或自我提升 文学描述 、2、7、8
地名 行政区划 建德市更楼街道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类含义的细节,可参考对应来源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阿干安宁白费半坡遗址暴水背景北面称臣不良长短句钞法车尾传首东土法饿饭儿童福利事业非同小可干忽剌呱打板圭璋好佚恶劳河间妇后续黄农虞夏桓宫缓军环林虎视眈眈肩担家陪疾眚积威昆仑舶老书垒城炼意龙须菜冒宠平富丕则剖列轻靓全影确凿不移洒海剌赏地觞令生银审决率常太阴历廷尉评投至威棱危路谓言闻宠若惊五凤城五经解元献曝之忱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