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献曝之忱”是一个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指以物品或意见贡献他人时表达的自谦之意,表示所献之物或建议可能微不足道,但出于真诚。其中“献”为贡献,“曝”指晒太阳,源自古人认为冬日晒太阳是简单却珍贵的体验,引申为谦称自己的心意或物品。
出处与典故
出自《列子·杨朱篇》的典故:宋国农夫冬日晒太阳感到温暖,想将这种体验献给国君以求奖赏,后比喻以微薄之物表心意。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书面表达,作宾语,含中性色彩。例如:“这些浅见,仅表我一点‘献曝之忱’,供您参考。”
强调自谦,尤其在提出建议或赠送礼物时使用,暗示虽微不足道但诚意真挚。
近义词
“田父献曝”(亦作“野人献曝”),两者均含谦逊表达心意的含义。
注意读音
正确读音为xiàn pù zhī chén,部分来源误读为“bào”,但权威词典均以“pù”为准。
该成语以谦逊态度表达诚意,适用于正式或书面交流场景。
「献曝之忱」是一个成语,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真诚之情。这个词可以拆分为「献」、「曝」、「之」和「忱」四个部分。
「献」是由「犬」和「王」两个部首组成,表示狗向主人进献,意味着奉献。「曝」是由「日」和「目」两个部首构成,表示阳光照射在眼睛上,引申为直接面对或公开展示。「之」是由「丿」和「一」两个部首组成,表示关系之介词。而「忱」则是由「忄」和「申」两个部首构成,表示情感、意念。
「献曝之忱」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一句诗:“献曝艾绩,民之匿之。”意思是说献上曝晒过的艾叶来表示自己的真诚,但人们却不珍视。后来,这个词成为了表达真挚情感的成语。
在繁体中,「献曝之忱」的写法和简体基本相同。
在古代,「献曝之忱」的汉字书写可能有所不同。比如「献」的古字形是「犬」和「午」,而「曝」的古字形是「聿」和「曝」。
以下是一些例句:
- 他向老师表达了对课程的献曝之忱。
- 我的工作充满了献曝之忱,我会付出一切努力来取得成功。
- 她献出了曝晒过的心思,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与「献曝之忱」相关的其他词汇有:
- 组词:献身、献金、热忱、敬献
- 近义词:真诚、热情、忠诚
- 反义词:虚伪、冷淡、不诚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