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两种贵重的玉制礼器。《礼记·礼器》:“圭璋特。” 孔颖达 疏:“‘圭璋特’者,‘圭璋’,玉中之贵也;‘特’谓不用他物媲之也。诸侯朝王以圭,朝后执璋,表德特达不加物也。”《淮南子·缪称训》:“锦绣登庙,贵文也;圭璋在前,尚质也。” 清 袁枚 《新齐谐·滑伯》:“ 滑伯 之神,时时出现。圭璋衮冕而出者,官必陞迁;深衣便服而出者,官多不祥。”
(2).比喻高尚的品德。语本《诗·大雅·卷阿》:“顒顒卬卬,如圭如璋。” 郑玄 笺:“王有贤臣,与之以礼义相切瑳,体貌则顒顒然敬顺,志气则卬卬然高朗,如玉之圭璋也。” 晋 陶潜 《赠长沙公》诗:“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陶澍 注:“怀有圭璋之洁。” 宋 苏轼 《答曾学士启》:“而况圭璋之质,近生阀閲之家,固宜首应寤寐之求,於以助成肃雍之化。” 王闿运 《瞿学士妻吴氏墓志铭》:“未贵而章,圭璋特美。”
(3).比喻朝廷有用的人才。 宋 王安石 《赠尚书吏部侍郎句公墓志铭》:“温温 句公 ,有美有相,不衒不求,卒为圭璋。”
圭璋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本义指古代两种重要的礼仪玉器。《汉语大词典》记载,“圭”为长条形玉器,上端呈三角状,象征天子权威;“璋”则指半圭形玉器,《说文解字》释其“状如半圭”,常用于祭祀与朝聘仪典。
在引申义层面,圭璋被赋予品德象征。《礼记·聘义》以玉喻德,称“圭璋特达,德也”,郑玄注疏解为“玉之美者,其声清越”,喻指君子高洁品行。《诗经·大雅·卷阿》中“如圭如璋,令闻令望”更将玉器形制之美引申为人格修养境界。
文献例证显示其历史流变。汉代班固《白虎通义》载“圭璋以为信”,强调其在盟誓中的凭证功能。宋代朱熹《诗集传》释“圭璋”为“贵重之玉”,突显其价值维度。近现代《辞源》则系统归纳其三重属性:礼器、信物、人才象征。
“圭璋”是古代中国重要的礼器与象征符号,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1. 基本定义与形制 圭璋是两种玉制礼器,圭为上尖下方的长条形玉器,璋则为半圭形(即圭纵向剖开的一半)。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时,持圭觐见君王,持璋拜见王后,体现严格的礼制规范。
2. 礼仪与政治象征 作为“瑞信之器”,圭璋在祭祀、朝聘等仪式中使用,代表持有者的身份与权力。《礼记·礼器》记载“圭璋特”,指其单独使用无需配饰,突显尊贵。
3. 品德与人才比喻 《诗经·大雅·卷阿》以“如圭如璋”形容人品德高尚、气度非凡,后世延伸为对君子高洁品性的赞美,如陶渊明诗句“映怀圭璋”。晋代文献还以圭璋喻指杰出人才。
4. 美学与文化意象 圭璋因其材质珍贵、造型典雅,被赋予美学意义,既象征器物之美(如“珍贵玉器”),也用于描绘自然景致的高雅瑰丽。
圭璋兼具实用礼器、权力符号、道德隐喻三重文化内涵,贯穿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艺术领域。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记载,可参考《礼记》《诗经》及汉唐注疏。
白硃砂邦闾豹字牌冰上舞蹈逞艺仇冤刺莓单轻大有作为东瞧西望对簿儿媳妇翻摹飞闼乖僢光远鬼笑人鼾眠伙夫狐丘荚果笺奏教勖节片进步槿艳极谈狂乱两珥练裙零铃立秋理索立志癃蹇龙神马窟蛮夷戎狄浼止面片儿末费幕官牛米杞宋无征呮查若敖鬼杀马毁车上成赸赸时论率性任意爽迈伺察四职索偿桃花年命捅娄子沩仰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