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赙诔的意思、赙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赙诔的解释

赙赠和诔文。 清 方文 《述哀》诗:“怜予奔丧回,賻誄亦稠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赙诔(fù lěi)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由“赙”和“诔”两个单字组合而成,特指古代丧葬礼仪中兼具财物馈赠与文字哀悼的行为。以下从形、音、义三方面分述:


一、单字释义

  1. 赙(fù)

    • 本义:以财物助人办理丧事。《说文解字·贝部》:“赙,助也。”段玉裁注:“谓助生者营丧事。”
    • 古籍例证:

      《礼记·檀弓上》:“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郑玄注:“还葬,谓敛毕便葬,不待三月……无赙赠。”

    • 文化内涵:体现古代“互助治丧”的礼俗,常见于贵族或士大夫阶层。
  2. 诔(lěi)

    • 本义:累述死者德行以示哀悼的文体。《说文解字·言部》:“诔,谥也。”段玉裁注:“累列生时行迹,读之以作谥。”
    • 文体特征:

      《文心雕龙·诔碑》:“诔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强调以简练文字总结逝者生平功绩。

    • 著名篇目: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为晴雯所作《芙蓉女儿诔》。

二、复合词“赙诔”的语义

“赙诔”为动宾结构复合词,指在丧礼中同时完成“财物资助”与“撰写诔文”两重仪式:


三、文化背景与演变

  1. 礼制渊源:

    西周时“赙”属“凶礼”五礼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明确“以丧礼哀死亡”,赙赠需依亲疏等级定量。

  2. 文体流变:

    汉代后“诔”渐与“碑文”“祭文”融合,如曹植《王仲宣诔》开骈体诔文先河;唐代韩愈《祭十二郎文》则淡化形式重抒情。

  3. 现代转义:

    当代汉语中“赙诔”罕用,但“赙仪”(奠仪)仍存于方言,“诔”作为哀祭文体被文学史研究保留。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10:释“赙”“诔”字形及本义.
  2. 许慎(汉)撰,段玉裁(清)注.《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析字源及引申义.
  3. 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中华书局, 2004:论丧礼中赙赠制度.
  4. 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诔文的文体特征及发展.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此处标注文献版本信息以供查证;现代著作可参考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资源库中华书局官网检索。)

网络扩展解释

“赙诔”是一个由“赙”和“诔”组成的复合词,属于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与丧葬相关的礼仪行为。以下分两部分详细解释:

1. 赙(fù)

2. 诔(lěi)

组合义
“赙诔”合指古代丧礼中物质资助(赙)与精神悼念(诔)的结合,如《后汉书》载“故赙诔加焉”,反映对逝者的双重哀荣。该词现已罕用,多见于研究古代礼制的文献中。

别人正在浏览...

百千辨察徧覆膘息壁观逼水诚贯传抄代换打撒手儿砥厉名号牴牾动作多会儿二次函数方外十友凤峙皋鼬公甲贵贱无常桂庭赫赫之光黑轓横草不拈,竖草不动泓洄角端妓馆机伶鬼就便唧啧拘弥聚伞花序开劫度人宽爽来贶賫志以没憭栗里乘陵诋柳叶眉六祖麻麻黑毛食麽道每时每刻梅天内者佩弦钦倾韶亮声伎神团十六字诀输谢土埋半截吐心吐胆外臣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