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西域诸城国之一。故址在今 新疆维6*吾尔自治区 于田县 克里雅河 以东。《后汉书·顺帝纪》:“ 永建 四年, 拘弥国 遣使贡献。”《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九年》:“ 莎车王 康 卒,弟 贤 立,攻杀 拘弥 、 西夜 王,而使 康 两子王之。” 胡三省 注:“ 拘弥 ,即 前汉 之 扜冞 。 唐 曰 寧弥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拘弥汉语 快速查询。
“拘弥”一词有两种主要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古代西域国名(主要含义) 指汉代西域的城邦国家,位于今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克里雅河以东。该名称在《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籍中均有记载,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据点。
被误用的成语解释(需谨慎参考) 部分词典将其描述为成语,解释为“被束缚、困扰的状态无处不在”,由“拘”(束缚)和“弥”(广泛)组成。但此说法缺乏权威历史文献佐证,可能与古国名混淆,建议优先采用地理历史层面的解释。
注意:若在文学或口语中遇到“拘弥”形容束缚感,可能是现代引申用法,但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拘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指限制或约束某人的行动或自由,使其无法自由行动。第二种解释是指拖延或耽搁某事的进展。
拘弥的拆分部首是扌(手部),拼音是shǒu。它的总笔画数为8画。
拘弥起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论语》孔子家语篇中。随后,这个词汇被广泛采用,并逐渐流传至今。
拘弥的繁体字为拘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拘弥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然而,它的基本形态并未发生太大变革。
1. 他被拘弥在监狱中,无法见到外界。
2. 由于各种问题的拖延,项目的进展被拘弥了。
拘留、拘泥、拘捕、纠缠、局限
约束、限制、阻碍
解脱、自由、进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