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与桨。泛指舟船。《文选·潘岳<西征赋>》:“伤桴檝之褊小,撮舟中而掬指。” 李周翰 注:“桴,舟也;楫,棹也。”
“桴檝”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桴”和“檝”两个单字组成,具体含义如下:
桴(fú)
原指用竹木编成的小型筏子,如《论语·公冶长》中“乘桴浮于海”。也可指鼓槌,如《韩非子·功名》中“至治之国,若桴应鼓”。
檝(jí)
同“楫”,意为船桨,如《诗经·卫风·竹竿》中“淇水滺滺,桧楫松舟”。古代文献中多指划船工具。
“桴檝”合称时,通常代指水上交通工具,即筏子与船桨的组合,象征渡水或远行的工具。例如:
在古文中,“桴檝”常被赋予象征意义:
该词已不常用于现代汉语,多出现在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若需使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或替换为更易懂的词汇(如“舟楫”“船桨”)。
如果需要更精准的解读,可提供原文段落以进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