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松脂的意思、松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松脂的解释

[rosin;pine rosin] 松香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详细解释

由松类树干分泌出的树脂,在空气中呈粘滞液或块状固体,含松香和松节油。也称松香、松膏、松胶、松液、松肪。《神农本草经》卷一:“松脂,味苦温,主疽恶创,头疡白秃,疥搔风气,安五藏,除热。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近有 王爱洲 ,在 鄴 学服松脂,不得节度,肠塞而死。” 唐 皮日休 《怀华阳润卿博士》诗之一:“静探石脑衣裾润,闲鍊松脂院落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景城 南有破寺,四无居人,惟一僧携二弟子司香火……然譎诈殊甚,阴市松脂炼为末,夜以纸捲燃火撒空中,焰光四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松脂,汉语词汇中特指从松科树木(如松树)的树脂道中分泌出的黏稠液体,尤指未经加工提炼的天然树脂。其详细释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1. 基本释义与来源

    松脂是松树等树木在树皮受损或受到刺激时,为保护伤口而自然渗出的半透明胶状物质,具有特殊气味。在古汉语中亦称为“松膏”、“松肪”或“松胶”。《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在线链接,此处标注权威工具书名)。

  2. 物理特性与成分

    其名称中的“脂”字,形象体现了其油脂般的光泽与黏性。新鲜松脂呈浅黄色至琥珀色,暴露于空气中后逐渐硬化。主要化学成分为树脂酸(如松香酸)和萜烯类化合物(如松节油)。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松》载:“松脂,别名松膏、松肪……其性燥烈,能除湿热。” 来源:《本草纲目》(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在线链接,此处标注古籍名)。

  3. 用途与加工

    松脂是重要的天然工业原料:

    • 直接利用:传统用于涂抹木器防水、制作火把(助燃),或作为中药(需经炮制)用于燥湿杀虫。
    • 加工产物:经蒸馏可分离出松节油(挥发性成分,用作溶剂或药用)和松香(固态树脂,广泛用于涂料、胶黏剂、造纸、乐器松香等)。《中华本草》记载其加工品具有药用价值。 来源:《中华本草》(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在线链接,此处标注专业典籍名)。

松脂本质是松树分泌的天然树脂,以其黏稠油脂状、特殊气味和化学成分(松香、松节油)为核心特征,兼具实用与药用价值,其名称及释义在历代汉语工具书及典籍中均有明确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松脂是松属树木分泌的树脂,广泛用于工业和药用领域。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一、基本定义

松脂又称松香、松膏、松胶、松液,是松树通过树脂道自然分泌的黏稠液体。刚流出时呈无色透明油状,接触空气后松节油挥发,逐渐凝固为白色或黄色固态(称为“毛松香”)。

二、成分与特性

  1. 化学成分:主要由树脂酸(如松香酸)和萜烃类化合物组成,含少量水分及杂质。
  2. 物理特性:液态时松节油含量可达30%以上,半流体状类似蜂蜜,最终形成脆性固体。

三、形成与采集

四、主要用途

  1. 工业应用:制造松香、松节油,广泛用于油漆、肥皂、造纸、火柴等产业。
  2. 药用价值:味苦甘、性温,传统医学用于驱虫、安五脏、治疮疡等。
  3. 其他用途:松脂埋藏地层中可形成琥珀或蜜蜡。

五、地域分布

我国主产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其中马尾松分布最广。


提示:如需了解松脂加工方法(如蒸气法)或具体采脂流程,中的详细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八王之乱并州器博览五车秤不离砣成证筹枚踳譌辞令祠山神慈宥促忙促急惮漫大盐湖等情地表火番行吠雪封疆画界讣文割胶狗忌挂号龢銮后进之秀胡拜减彻践厤骄妬基本矛盾继绝扶倾戟枝恳苦趷查馈边枯挛溜瞅没卫梦尸得官靡荡迷狂鸟道棨筇竹杖权衡轻重确固生宁寿昌署牋束手待死绥旍塔林洮盥跳神通神王公贵戚万喙为渊驱鱼文字癖下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