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赋归的意思、赋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赋归的解释

《论语·公冶长》:“子在 陈 曰:‘归与,归与!’”后因以“赋归”表示告归,辞官归里。 宋 朱熹 《宿密庵分韵赋诗得衣字》:“明朝驛骑黄尘里,莫待迷涂始赋归。” 明 宋濂 《送许时用还越中序》:“ 濂 窃自念时用英俊士,此行何所不至,鸞臺凤阁将以次而升,何日能赋归?”亦作“ 赋归歟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而翁南下赋归歟,值我新婚北上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赋归"是汉语古典文学中的特殊表达,其含义可从三个维度解析:

一、语源溯源 该词源自《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的典故。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注解:"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指以直述方式表达归乡意愿,形成"赋归"的初始语用形态。

二、语义流变

  1. 本义指官员告假归乡,《汉语大词典》释为"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归省";
  2. 引申为游子思归的情感表达,《辞源》注"后多用作思归或告归的典故";
  3. 明清时期衍生出辞官归隐的哲学意涵,《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载"赋归犹言归去来兮"。

三、文学应用 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确立文学范式后,该词形成三种主要用法:

  1. 作动词表归乡行为,如明史·职官志"京官六年考察,许赋归省亲";
  2. 作名词指代归隐状态,如杨万里诗句"赋归敢慕陶彭泽";
  3. 作典故符号承载儒家伦理,常见于明清文人笔记。

(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赋归”是一个源自古典文献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赋归”出自《论语·公冶长》中的典故:“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原指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国产生的思归之情。后世将其引申为辞官归乡或告老还乡,如宋代朱熹诗句“莫待迷涂始赋归”,即劝人莫等迷途才思归隐。

二、使用场景

  1. 古代文学:多用于诗词、散文中,表达文人隐退或思乡之情,如明代宋濂《送许时用还越中序》中“何日能赋归”。
  2. 现代语境:在描述历史人物、仿古文体时仍可见其使用,例如新闻中“大批赋归旅客赶返内地”,借古词指代返程人群。

三、结构解析

四、相关延伸

部分文献(如)提到“赋归”有“归还物品或职责”的释义,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较为罕见,主流仍以“辞官归隐”为核心含义。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查字典及朱熹《宿密庵》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八角茴香傍统扳指扳桩相脚变化无常比偶常平盐潮搐沉博绝丽成本闯窃钿砌董帷发程反对判断凤靡鸾吪黼纯甘膳顾恋果食国玺鹤膝猾稽夥计建设性紧关里决命争首恳到叩谒连衽成帷猎靴论孟露情谩天口梅録羃篱魔法蹑迹臬台逆光贫衲潜符三户亡秦折拗神往心醉食前方丈侍学食咽属邦嘶嗌松飈宿恶桃花饭天疮通辨讬景纨褲膏粱晓洽亵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