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鹤厀 ”。1.古代兵器名。矛的一种。《方言》第九:“凡矛骹细如鴈脛者谓之鹤厀。”《文选·左思<吴都赋>》:“家有鹤膝,户有犀渠,军容蓄用,器械兼储。” 刘逵 注:“鹤膝,矛也。矛骹如鹤脛,上大下小,谓之鹤膝。” 唐 陆龟蒙 《练渎》诗:“凤押半鹤膝,锦杠杂肥胡。” 清 张景祁 《守城隅·叹乡团也》诗:“家藏鹤漆户犀渠,千金犒赏筹储胥。”
(2).竹杖;竹枝。 宋 刘克庄 《鹊桥仙·足痛》词:“此儿害跛,羣儿拍手,次第加公九锡。不消长麈短辕车,但乞取一枝鹤膝。” 金 马钰 《战掉丑奴儿·咏笻杖》词:“愿君粧点逍遥客,鹤膝同随。” 明 顿锐 《对竹》诗:“何处山泉落石滩,虚檐十箇瘦琅玕。凤翎摇影三更月,鹤膝敲风一更寒。”
(3).梅枝。 宋 颜奎 《摸鱼儿·尘梅》词:“峥嶸鹤膝翘空势,取次著花安蕊。” 明 姚淛 《题山阴刘雪湖画梅》诗:“方看鹤膝出弓梢,復有椒牙生鹿角。”
(4).律诗作法中的八病之一。《南史·陆厥传》:“ 约 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蠭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宋 苏轼 《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 希逸 ,春蛇秋蚓病 子云 。”
(5).书法病笔名。
“鹤膝”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矛的一种,其矛柄(骹)细长如鹤的胫骨,上粗下细。
南朝沈约提出的“八病”之一,指诗句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同声调,导致声韵不协调,如鹤膝般突兀。
形容笔画粗细不均、转折生硬,如同鹤膝的关节弯曲,属书法创作中的常见弊病。
“鹤膝”涵盖兵器、声律、艺术技法及文学隐喻等多重含义,需根据上下文具体分析。高权威文献(如汉典、沪江词典)侧重兵器与诗病,而低权威来源补充了书法与比喻义项。
鹤膝是一个形象的词语,表示长腿,类似于鹤鸟的膝盖。拆分部首为“鸟”和“肉”,总计7个笔画。
鹤膝是一个古代的汉字词语,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列仙传》。现代汉字简化后变为“鹤膝”,繁体字为「鶴膝」。
在古代,鹤膝的写法有所不同,采用的是象形文字。其古代写法为「鹤相」,其中“鹤”代表鸟类,而“相”则代表相似。
1. 她身材修长,真是一个鹤膝美人。
2. 他每天早上都去跑步锻炼,保持了一双结实的鹤膝。
鹤嘴、鹤立、鹤发、鹤顶、鹤首
长腿、修长的腿
短腿、粗腿
板芭保育院才过屈宋车攻马同趁班筹附初官次绪璁珩大材当途倒曹得不典谒方畿改订感愁葛麻根治瓜条贵貂归师国勋果枝后坐力黄菅黄穰穰汲古九馆仙抗心揽长工栏杆滥套子龙华三会沦波论交陆味买路钱旄麾蒙昧咩咩磨淬丕则绮云森标胜读十年书深思熟虑神湛骨寒石杠湿疹燧石素蚁汤罗条例违礼向阑闲言泼语消夜果狎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