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蹑迹的意思、蹑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蹑迹的解释

亦作“ 躡蹟 ”。亦作“ 躡跡 ”。追踪;跟踪。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缓轡待机,追奔躡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躡蹟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 梁启超 《罗兰夫人传》:“忽復有两警吏躡跡而来,出示一公文,则再逮捕之命令也。”


见“ 躡迹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蹑迹

蹑迹(niè jì)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蹑”(踩踏、追踪)和“迹”(脚印、踪迹)组合而成,本义指追踪足迹,引申为暗中跟随或隐秘追踪的行为。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基本释义

  1. 追踪踪迹

    指循着他人留下的脚印或痕迹进行跟踪。

    例:

    “猎人蹑迹而往,终获猎物。”

    ——形容追踪行为精准有效。

  2. 暗中跟随

    强调隐秘、谨慎地尾随目标,避免被发现。

    例:

    “侦探蹑迹嫌疑人三日,终得证据。”


二、词源与演变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跟踪;循踪迹追寻。”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卷,第102页 ㊄。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轻步跟踪;暗中追随。”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987页 ㊅。


四、经典用例

  1. 文学典籍:

    《聊斋志异·促织》: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形容主人公轻步追踪蟋蟀的踪迹 ㊆。

  2. 现代语境:

    用于刑侦、生态研究等领域,如:

    “科考队蹑迹雪豹,研究其栖息习性。”


参考资料来源

㊀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2013年。

㊁ 《玉篇校释》,胡吉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㊂ 《史记·淮阴侯列传》,司马迁,中华书局,1959年。

㊃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商务印书馆,2001年。

㊄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㊅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商务印书馆,2016年。

㊆ 《聊斋志异》,蒲松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

(注:因部分古籍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物信息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蹑迹”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niè jì,其核心含义是“追踪、跟踪”,强调动作的轻巧与隐蔽性。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解释:


一、基本含义与构成


二、文献用例

  1. 古代文学
    南朝谢灵运在《撰征赋》中用“追奔蹑迹”描述行军时的隐蔽追击;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中“躡蹟披求”描写了主人公轻步跟踪蟋蟀的细节。
  2. 近现代应用
    梁启超《罗兰夫人传》以“躡跡而来”刻画警吏暗中追踪的情景,体现词义的延续性。

三、使用场景与特点


四、近义词与关联词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蹑迹”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生动刻画隐秘行动的特点。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古典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黯暧白傅本自闭壁清野冰沍毕娶补温铲铗称伏吃飞利畜智登坛典则俊雅风木之思高掌远蹠狗马疾勾乙官气佳制金镂鞍金属探伤噤颐蹶蹄举止自若旷适蓝翎里谈巷议路中买鬼萌兆明法审令劘砺沫雨内宾平直拼写湫淤日塌傻蛋沙埚商信生不逢场升起衰孄琐类探本天才论停留听声统建推摩王粲登楼枉教亡佚违理围拢五轮八光左右两点瞳人闲杂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