臬台的意思、臬台的详细解释
臬台的解释
亦作“ 臬台 ”。 明 清 时按察使的别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臬臺听了,颜色大变。”《糊涂世界》卷六:“臬台外面似乎有点风骨,其实糊涂得很。”
见“ 臬臺 ”。
词语分解
- 臬的解释 臬 è 箭靶子。 古代测日影的标杆。 标准,法式:圭臬。 笔画数:; 部首:自; 笔顺编号:
- 台的解释 台 (①台⑤臺,⑥檯⑦颱) á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量词:一台戏。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桌
网络扩展解释
“臬台”是明清时期对“按察使”的尊称,其职能和现代对应职位如下:
1.基本定义与职责
- 职能:臬台主管一省的刑狱、诉讼、监察及司法事务,相当于现代省级公检法系统的最高负责人,如省政法委书记。
- 历史沿革:该官职源于唐代的“按察使”,宋代改称“提点刑狱司”,金代正式确立为按察使,明清沿用。清末改称“提法使”。
2.官阶与地位
- 品级:清代按察使为正三品,属省级重要官员,与布政使(藩台,从二品)、都指挥使(正三品)并称“三司”,分管司法、民政和军事。
- 地位对比:藩台因掌管财政和民政,地位略高于臬台,但两者职权互不隶属。
3.名称由来
- “臬”本意为法度、标准,古代颁布刑律称为“陈臬”,故司法官员被称为“臬司”或“臬台”。
- “台”是古代对高级官员的敬称,如“抚台”(巡抚)、“藩台”(布政使)等。
4.现代对应
- 其职能涵盖省级司法、治安及法律监督,相当于现在的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及公安厅长的综合职责,更接近省政法委书记的统筹角色。
参考资料
- 关于臬台的历史演变可参考(搜狗百科),其与现代职位的对应关系可进一步查看(天气加)。
网络扩展解释二
《臬台》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niè tái”,意思是官员在外地修筑宫殿或墓地的台基或平台。
拆分部首和笔画
《臬台》是由部首“臣”和“台”组成的,其中“臣”是指臣子,读音为“chén”,“台”意为台阶,读音为“tái”。这个词的总笔画数是14画。
来源
《臬台》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元和正音韵》一书中,该书是唐朝时期的一部韵书,收集了各种字音和字义。
繁体
《臬台》的繁体字为“臬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中的《臬台》字可以写作“圼臺”,这种写法在古代典籍和碑刻中也常见。
例句
1. 他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修筑臬台,使它成为一座壮丽的建筑。
2. 在古代,官员常常为皇帝修筑臬台和陵墓。
组词
臬台官、修筑臬台、宫殿臬台。
近义词
壇台、几廛、壇、祠。
反义词
低窪、地穴、墓穴。
别人正在浏览...
博古不奈不挑之祖藏锋敛鋭常俸貙犴搭话荡然道长争短大盈库篙艣高意胳臂根业匌匝灌流丱女行号甲革教坊嫉愤来附烂柯仙客竻木寥窙凌冬论端曼啸懞里懞懂明察秋毫弭首畞钟殴作鹏鷃迁风钱肆情款七窍玲珑囚饮全周癯劣三韩栅钥少好生灵涂地恃险说中缌麻丧讼师铁公鸡听采完锐畏迫免服鼯鼠遐超显处视月湘纍下身